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关于三种黏度问题的讨论集(不断更新)

(2006-11-08 13:14:29)
分类: Web2.0研究(转载)

广告音乐下载 关于三种黏度问题的讨论集(不断更新)

固若GinTonic 发表于 2006-11-7 16:34:00

1、 第三种难,但也是一个创新性网站唯一能迅速超越前两种的道路。不过,第三种其实可以归类到第一种。

第三种目前发展不足。不过我的直觉和你的观点类似,数据库黏度肯定不同于技术黏度,但完全可能是从技术黏度上直接发展起来,而不经过社交黏度的发展。

 

2、 分成三种黏度确实很有价值,便于讨论一些问题。

但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我们需要用这个理论去指导,用实践来检验这个理论。
1
百度贴吧是哪一种黏度呢?
2
Donews社区我们可以理解为社交黏度;
那么CSDN论坛又是什么黏度呢?我去那里提问并不是因为我和那里的某些人信任,而是相信总有某一个人会出来回答问题。似乎这个可以归结于个体用户对于社区内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人的交互的依赖性
3
Bloglines是技术黏度,抓虾有可能进化到数据库黏度。
4
六间房视频网站又是什么黏度?技术黏度?

百度贴吧我归类是社会化产品,但不是社区。在你的例子中CSDN论坛的应该也算是社会化产品,而不是社区。六间房也是。社会化产品的主要黏度体现还是技术黏度,但它有基础往社区即社交黏度发展,也有基础往数据库黏度发展。我会专门写文章讨论社会化产品,到时候请zhengyun兄来指点。

 

3、 我的理解是将黏度分成了3个部分,研究对象的黏度由这三个部分的值经运算得出。

运算中可能会用到每个部分应该具有的权重。这个权的计算就应该和用户有关系了。那么还应该将用户分类(或者也使用相似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个被黏的程度的分值),不同的用户分类对每个部分有不同的权值(或者使用某个计算公式)。
最后,可能能够得到一个综合黏度。

你说得非常好。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整理一个公式出来综合黏度,但显然这超出了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范围,还是留给行家来做吧。

另外,其实对每个个体用户而言,一个网站的主要作用黏度也是不同的,这在“社区研究之三种黏度的相关话题”中我也谈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4、 分析很好,但是觉得不够全面

比如 淘宝 靠的是啥?

淘宝也是社会化产品,社会化产品在我看来只能算是准社区,技术黏度的影响暂时大过社交黏度的影响,但社会化产品发展的余地还是很大。

 

5、 我看到第三种的时候想到的是Netflix,接下来就看到你说豆瓣,两者在这方面很相似啊,呵呵。

我对这个网站不太熟悉,孤陋寡闻了。貌似是收费租借DVD的吧,情况如何?老兄能不能介绍介绍?

 

6、 数据库粘度那种,是不是亚马逊那种推荐图书的功能呢?毕竟比豆瓣早些~~呵呵

是的,网志年会时和阿北还聊到这个。

 

7、 写的很好,不过对于网站黏度,我的想法是忘掉什么黏度,关注提供用户有用的服务,黏度是结果,不是用户的直接需求

我认为我提出的是一种分析方法一种工具,把它和其它已有的分析工具组合也许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厘清问题所在。从根本观念上我同意你说的,要关注提供用户有用的服务。但这就象是医生说要关注如何治好病人的病痛一样,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还是该量血压量血压,该验血就要验血。当然,正因为我提出的也只是一种工具,有时用得上有时用不上,对某些人有用对有些人没用,所以,有用没用是应该由用的人来判断,不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