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Web2.0研究(转载) |
广告音乐下载
社区琢磨(三):人气怎么开始(机制篇)一.聚拢什么人
1.精细分类
社区是人以群居的地方。我们的社区希望聚集哪些人呢?这个问题可能不应该粗略地回答,而应该精细地分类。如何分类以及如何取舍取决于我们的目的。
例如,点石是一个SEO社区,仅仅粗略地认为她需要聚集seo/sem爱好者,是不够的。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提供第三方SEO服务的企业的经营者?技术人员?营销人员?提供第三方SEO服务的企业的个人?为自己企业进行SEO的专职人员?为自己站点进行SEO的个人站长?需要SEO服务的潜在客户的相关主管?希望了解SEO的设计人员?编辑?希望了解SEO的学生?对SEO感兴趣的IT评论人士?。。。
2.结构匹配
根据细分的结果,我们将能更清晰的规划社区的结构,以实现同类人群的自相吸引和互动。
例如,如果点石希望聚集需要SEO服务的潜在客户的相关主管,就可以规划出关于选择SEO服务的知识区和讨论区,以及此类服务的广告区,凝聚这一部分内容及人群;有这些人存在,将象MM一样,激发另一批希望被他们关注到的利益人群的社区活跃度。反之,如果只讨论圈内技术话题,自然会过滤掉这批消费人士。
3.屏蔽过滤
社区是人以类聚的地方,我们不但要想清楚希望聚集哪些人,还要考虑如何过滤掉不合适的人,过滤不合适的人会增加对目标人群的凝聚力。过滤是社区向用户提供的基本服务。
社区可以通过内容、规则和文化等多个角度对访客进行过滤。例如我希望聚拢28-45岁的、有富余经济能力的、有个人享受倾向的人群,向他们提供高品质、高利润消费品的网购代理服务,在版区结构上就应屏蔽掉低价位消费的内容,在社区文化上应强调奖励自己一下的享乐理念,在社区气氛里要侧重引导积极、乐观、享受的氛围,在明规则与潜规则里要约束沉重严肃的话题,在线下活动中应提高消费额度,等等。
二.定位如何实现
1.明规则与潜规则
明规则就是社区明文规定的原则和价值观,不适合罗列备细,适合简单大旨,最好有自己的独特主张。
管理层和用户都要明白这样一个原理:另外还有一个潜规则存在在社区文化中,依靠人们的感受和判断判断起作用。这跟企业管理是一样的,试图让制度覆盖一切并不现实,解决常规问题就可以了,重要的是企业内重要人员都知道这事情对与不对,是否该这么办,有一个相当一致的价值观判断,这就是企业价值观,属于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版主队伍
现在的版主多是业余的,付费的还是少,我想未来会出现社区建设的又一高潮,尤其是社区与商业的结合,对优秀版主的需求和要求都会加强,也许版主的职业化程度会逐渐提高,专职版主和付费或分享利益的兼职版主将大量出现,网站买单为版主培训也成为一个新兴培训内容。建议感兴趣的朋友考虑一下版主猎头服务和培训服务。
(后记:这一段写的时候有点晕,把社区的概念缩小化了,我对社区明明不是这个概念范围。可见习惯的力量有多大~。后面会另文谈社区的形式。)
3.体验差异化
要在微妙的情感波澜上创造差异。何田以为,这也是用户体验(UE)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一向为人们所忽略。
三.人和人的关系怎么构造
1.骨干会员
一个社区的成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期间的核心任务,就是社区文化的沉淀。重要版区骨干会员及他们的互动关系,是社区文化的基础载体,社区成熟的快与慢,关键就在这里。
2.精英会员
3.新人融入
参与社区互动的会员,其对社区的归属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这个社区取得的自我认知,通过社区得到的自我认知与其期待相符,他就会产生归属感。因此,我们在社区人气早期前期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让新人产生被认同感。
让新人产生被认同感可以在技术和管理两方面作努力,例如技术上对新人新贴进行标注,使所有老人、特别是版主注意到新人来到,管理上在社区推崇鼓励新人的文化,见到新人发贴大家尤其版主尽量参与几句,甚至在社区早期建立新人一带一制度,使新人立即与一个具体的人互动起来。想象一下,当你去到一个新公司,第一个认识的人对你有多重要?
前一篇:[转载]决胜未来商业的四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