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Web2.0研究(转载) |
向豆瓣学习一:基于经济细胞的兴趣点划分
2005年的6月13日晚6点40,我第一次见到蔡文胜。 文胜问我三个问题: “你最常去的5个网站是什么?” “你最常看的5个BLOG是谁的?” “你对万网这种域名注册商怎么看?” 我的回答是: “我就上新浪看看娱乐新闻,基本没上过其他网站” “我不太看别人的BLOG” “我从来没有注册过域名” 在那之前的1个月,我刚会使用MSN。直到今年的春天,我的MSN上一直只有15人。至今天我还没有用过QQ。所以当蒋涛建议我改用GTALK,刘韧建议我用SKYP,大林表演用MSN画自画像的漫画。我都抗议,我刚学会用MSN,你们怎么又让我学新的东西。
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一个事物,除非一见钟情,我是不会碰的。就象我家有台球桌,摆了10年,我从来没碰过一下;96-98年,中国超过1/2的MODEM都是我们卖的,但是我99年前从来没有上过网一样。
对豆瓣一见钟情,完全符合一见钟情的几个条件:
1.
2. 当然,我也喜欢阿北的名字,因为我是正找不着北的菜鸟,遇到了一个叫阿北的人做的网站,于是我立刻找到了方向。
其实洪波大哥的BLOG里,经常提豆瓣,只是我读他的BLOG,专挑那些文青、愤青分类的文章;05年12月13日,横戈来北京,在三联书店的小咖啡厅,他诧异我为什么没有用过豆瓣。他现场拿出笔记本,无线上网。于是我无数次看到过名字的那个网站就呈现在我眼前,然后,我如《教父》里的麦克一样被电击中——我就要做这样的网站。
我最爱豆瓣的地方:它是我见到的第一个以经济细胞为单位进行内容组织的网站。 经济细胞是我自己想的名词,就是进行商业交易的消费点。比如一本书,一场手术,一种宠物,一处风景…… 在每个消费点的两端,买者和卖者一样的迷惘。 传统的网络媒体是这样干的:我们做这类产品或人群相关的内容,所以这类人群会看,所以你应该在我这里做宣传,好透过我影响到这类人群。但是这类人群是谁?在哪里?爱看网络爱情小说是喜欢安妮宝贝类型的爱情还是可爱淘类型的?传统网络媒体的内容组织方式,使他们很难使广告客户看到自己的这个媒体的直接价值。 而可爱的豆瓣,不但在一个页面上呈现每个经济细胞的6个描述维度:简介、关键字、网友评论、网友打分、相关产品、被什么样的群体认同,而且还把用户对它的消费倾向直接体现出来“N人看过”“N人想看”……并给出了对这个经济细胞有消费倾向的人解决之道——在*地手售,或者*人处有2手转让。 让用户对他想消费的那个点,想了解可以最大化地了解,想买,提供购买途径。厂商想宣传,可以提供从大喇叭到对讲机的沟通方式。我觉得想做有商业价值的网站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因为我写不了超过1500字的东西,所以先写到这里。还有些其他心得,以后再写。 我做了个向豆瓣学习的社区绿人营地 。每个看了的人都说,学豆瓣吧?是啊是啊,构筑网站底层的经济单元,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模式。 现在我学习豆瓣以经济细胞为单位进行内容积累。下一个工作是如何聚合细胞成为各种形态的网络生命体,使它有更大的商业价值,及因这些细胞而来往于这个网站的人之间的关联等。我想豆瓣也应该做这类工作。
目前这类网站的组织方式适合一个消费点关注的人足够多,并且该经济细胞的生命周期足够长。比如书、比如风景,比如宠物,比如医疗,比如汽车。对于经济细胞生命周期短的产品比如冲锋衣,比如化妆品等应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买者和卖者的短路相接,还没有想好。可能这种类型的产品,拿大喇叭喊品牌,还是最好的宣传方式。
到今天,我还没有见过阿北。(到是请过几个朋友代我致敬下,也不知道这几位转达没)。豆瓣与猫扑的合作故事,我倒觉得对阿北是好事。用李学凌的话来说:“把企业还给企业家”
Trackback: http://tb.donews.net/TrackBack.aspx?PostId=915749 |
“经济细胞”,很有意思。它的意思就是进行商业交易的消费点,比如书,饭店等等。
从这个方向,就很容易理解豆瓣和大众点评网的模式了。其实他们沟通的是商家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所以,这类网站都有上游和下游业务。如果要想发展,必须处理好上下游的关系。豆瓣对上下游的关注比大众点评网要平衡一些,比如它有为上游服务的“在哪买”、“二手书转让”等,与上游关系打好之后,还可以有收入来源。而大众点评网则比较注重下游,这可能是由于它本身经济细胞的特征决定的,它更侧重于评论。
沟通上游和下游的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评论的管理,如果有下游恶意评论,就会引起上游的不满,如果下游评论水化,则对下游的又会有伤害。豆瓣和点评网都对评论作了限制,必须是注册会员才能发表,豆瓣有对评论作打分,点评发表评论时有一定难度或复杂度。
文章引用自:http://blog.donews.com/sunnyliang/archive/2006/06/14/91574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