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考]Web2.0用户数据的组织与呈现

(2006-02-19 17:52:27)
分类: movmi项目(原创)

  首先,WEB2.0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个理念.注意,它是一个理念,至今能理解并运用好这套理念的人并不是很多...再过一段时间,这种理念有可能上升为一种UE理论,来指导实际的网站开发与运营.
  以用户为中心,指的是要让用户感觉这个网站就是为他而设立的,这个网站的所有数据都是他的.免费的.这里和免费超市有一些相同(当然,世界上应该没有免费超市),假设超市是免费的,而且超市中的东西是取之不尽的,这样,用户进入这个超市时,他就可以有这种概念,这里的所有东西都是他的,他想要的东西,可以随手放在购物车里,他想存的东西,可以放在他自己的储存室里.所以,这里的购物车,储存室就是一种用户数据组织的方式.再设想一种情况,他会想,既然超市里的东西,取之不尽,而且都是他的,那他就没必要取出来,放到购物车里,或者放到储存室里,他可以把需要的东西记在一张纸上,然后等需要的时候,随时来拿(最好能送货),再变态一点,他可能把记在纸上的记录,贴到购物车里,或者贴在储存室里,比如购物车里的记录的是自己急需的,而储存室里记录的是可以暂存的.这样,用户就可以更好地组织自己的记录了.此时,所有的东西还是在超市里存放着,而购物车里或储存室里存放的只是一些用户记录,而不是实际的东西.
  基于上面超市的例子,我们可以比照互联网.互联网的本质是一种信息交流的工具,这里所有的信息都是以某种方式存在的,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取之不尽的(这里有些数据需要用户付费,但对于取得信息,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户随时可以看一下信息).超市例子中,我们也假设超市是免费的,并且取之不尽的.互联网中的信息,可以看成是超市里的东西.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泛烂,用户也需要对自己看过的信息进行一种整理,对比超市里的例子,就好象用户的购物车和储存室,都是存放自己需要信息的地方,这里用户整理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种,WEB2.0所说的以用户为中心,就是为整理这些信息..那么可以这样来看,互联网上的数据非常多,我们可以不用管这些信息,我们只要做好用户组织数据的功能就可以了..
  基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付合这种分析的例子非常多,比如del.icio.us,365key等网摘服务,他们就是不管信息的存储,而只考虑帮助用户组织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是这种应用虽然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它违背了信息交流工具的本质,因为单纯地帮助用户组织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不会创造出新的信息,所以,象这些网摘服务,又把用户的组织好的信息(列表),当成一种信息,发布出来,比如RSS发布等..这也变相的说明,传统的门户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因为互联网上绝大多数的有用信息,还得他们来创造出来..
  上面这种门户和网摘服务相互协作的模式,虽然很好,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却不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而且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非常多的Web2.0应用并不是上面讨论的那种模式。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虽然我们互联网上的信息已经泛滥,但并不能说这些信息就已经够我们用了,这里部分信息是重复的信息或者对于特定人群无有用性的信息(用户水平需要更高层次的信息),或者这些信息已经存在于互联网上,但对用户来说找不着,更有可能的是,这些泛滥的信息可能并不是用户所想要的专业信息。。Web2.0声称可以用户为中心,就要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一部分与网站不同模式的Web2.0应用就产生了,比如douban,toodou等等。这种应用都是非常专注于一个领域的,比如douban,目标用户群体是高端的,目标信息是书,电影,音乐。这样,它就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方便地获取信息,方便地组织有用信息的功能。这样的应用,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Web2.0...
  总结,Web2.0时代的互联网应用,数据应该是这样组织的。我们可以把数据看成二类,一类是公众型的数据,比如门户站点上的新闻,就属于这种,另一类是专业化的数据,比如douban上的书,verycd上的电影数据(我并不是说verycd就是Web2.0)。对于第一类数据,由于先发优势已经掌握在门户的手中,所以,要想取得优势,可能性极小,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只需做好用户信息的整理就行了,对于这类数据,比较好的应用就是网摘。这一类的用户数据,就只要记录目标信息的地址,用户的整理类型(比如douban的看过,想看,正在看等等)。对于第二类应用,就有必要自己去组织这些信息,比如,你得提供用户电影资料,书的资料,或者提供用户自己录入这些资料的接口。然后还要记录用户组织的数据,记录目标信息(电影资料的ID),用户的整理类型等等。要注意的是,我们记录在用户数据中的目标信息,并不是完整理的用户需要的信息,而是一个URL或一个ID,这里就象超市例子中记录在纸上的记录,记录这些就可以了。
 再看呈现,Web2.0里面呈现应该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公众型的数据,这类的呈现,应该能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来让用户自己研究自己组织的信息,应该能让用户以尽可以快的方式重新获取到这些信息,应该以快方便的方式让用户共享由自己组织信息而产生的新信息。第二类是专业型数据,除了要满足第一类数据呈现所要满足的功能外,还需要原本由门户去实现的需求,比如信息的易用性,可获取性,等等。也就是说,因为自己要组织专业信息,所以,应该跟据自己的专业特别去呈现好这些信息。比如书,那书的信息呈现时应该是怎样,我想douban所做到的也仅仅是一部分而已(大家机会还是很多的,哈哈)。第二点,正因为自己组织信息的先天优势,我们要做好这些专业信息与用户数据的整合,这一点douban做得不错,不仅可以显示某本书上,用户的状态,而且还提供了关联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有关联的人,一个是有关联的书。


 补充:Web2.0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SNS,这里不研究,以后再写一篇相关的文章。。。。

 补充:如何去帮助用户组织信息,这里面也是大有学问的,并不是如上说的用户的整理类型,douban的看过,想看等等,这里有很多很多的方式,就靠大家的研究与发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