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雨水节气已过。气温回升,天气逐渐暖和起来。但在寒去暖来的转折期中,气候变化无常,冷空气活动频繁,冷热交替不匀;春三月,阳气生发,万物以荣,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与自然界一样充满生机,人体各种代谢活跃,供给人体的营养物质需要量增加。与此相反,由于受季节影响,人的免疫功能与抗寒能力又明显下降;春三月又是“百草回生,百病易发”时期,老年体弱或小孩子体质差者极易罹患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春三月,给人既喜又忧,对此,如何顺应季节,提倡春季养生是保证人体健康生活的重要话题。
一.起居衣着:春三月雨水节气后,春风拂面,气候暖和起来,人们在起居上要注意休息,早起早睡,更待日光,以遵循自然的变化规律,达到保护生机,护养元气的目的。由于春季阳气渐生,阴气未尽,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多变,温差较大,因此,衣着不宜过于单薄。俗话道:“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捂”就是不过早脱掉棉衣,或过早减衣。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故春捂的原则是衣着宜“下厚上薄”。至于怎么掌握“捂”的尺度,也就是“捂”与“不悟”的临界温度,应该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春捂"能调节好自身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避免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春捂”对体弱多病者或老年人抵御疾病尤为重要。
二.饮食: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故春季的饮食原则为清淡滋补食物为宜。1.早春时气温较低宜高热量为主。主食中除了米面杂粮外,还应适量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2.补充优质蛋白质,以适应人体在春季生长代谢旺盛所需的营养消耗。奶、蛋、鱼、虾、猪肝,含有丰富蛋氨酸是理想的优质蛋白质食物,可以适量选用搭配。3.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春季伊始,风多物燥,人体发散现象较之明显,如皮肤干燥,口唇干裂,故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及多种水果、饮料。此外,由于春季万物生发,阳气发越,所以应少食牛羊肉等过于燥热、油腻或辛辣炒爆之物;中医认为,肝木应春,春三月肝气生发,肝胆易升,容易引起头昏头晕症,故宜吃有清肝作用的食物;肝木不宜生发太过,肝木太过则克伤脾土。所以,唐代养生家孙思邈在《千金方》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故宜多食甘温之食,少食酸涩之物以来增强脾胃功能。
三.养护肝脏
春季在中医金、木、水、火、土五行中是木,肝属木。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与木相顺应,“木”喜舒展,因此养护肝脏要先从调节心情着手。人体除了像种树多浇水一样的需多饮水;饮酒也应有所克制,因为酒会影响肝脏健康;心情舒畅是养肝护肝脏的关键。“怒伤肝”是健康与情绪的因果关系,所以,一定要克制自已,学会制怒。心平气和、乐观开郎、无忧无愁的情绪与心态在春天的养生中尤显重要。
四.加强锻炼:
春光明媚是外出运动的好时光,春天又是生长发育的季节,对此,运动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使人身心保持长盛不衰,精力旺盛,防病祛病。春季锻炼应掌握循序渐进,在早春身体各器官功能能还处在较低水平,此时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的运动。运动项目的的选择可根据年龄、体质、健康状况等不同来决定。一般情况下,老年人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或各种医疗体操为宜;年轻人可选择跑步、爬山和各种球类等。
五.预防春季疾病的发生:
在阳气生发、肝木旺盛的春天里,气候温暖、病菌繁殖,百病易发。对此,在“百病之首”的春天里,人们在尽情享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时,切勿忽视预防疾病。
1.易发各种传染病:春季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好发时期,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菌痢、肠炎、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
2.在“春寒料峭”的早春,老年人须预防脑中风等脑血管疾病。对此,除了保暖“春捂”外,老年人要密切关注自已高血压等原发性疾病的病情及中风先兆,加强个人防护以防万一。
3.预防旧病复发:春季容易复发的疾病较多,如哮喘病以及种过敏性疾病、各类风湿痛、关节炎或类风湿性炎、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尤甚)、溃疡病等等。对此,针对疾病、作各种防范措施。
六.春季慎房事:春季,人体生物钟受季节影响,免疫力明显下降。此时,新陈代谢比较活跃,能量的消耗又较大。因此,要慎行房事,切忌过频。否则,会使人体的免疫功能、能量消耗雪上加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