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官微“脱光”是否有必要?

(2014-04-21 07:49:32)
标签:

杂谈

              

http://y1.ifengimg.com/news_spider/dci_2012/11/626d56a2a3091bec2e05ba01fd962d1b.jpg

      

                           叶传龙   

 

今年2月底,北京百余名新闻发言人集体开通微博。19日,记者盘点发现,其中90%的新闻发言人不能做到“每日更新”,甚至3名发言人的微博自开通至今一言未发。4月20日《新京报》

“织围脖”,曾经是很时髦的事情,没有微博,都不好意思和人说话。在民间微博盛行之后,官微也应运而生。

 

北京百余家单位,欲借新闻发言人开通微博,架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多一个信息发布的渠道。官微的存在也的确能满足了部分人群寻访官方信息的需求。

 

但是,从现实来看,官微发展状况堪忧,除了少数优秀官微之外,更多的则是长期不发布信息,成为“僵尸微”,或是发布的信息无关痛痒,质量不高,纯为应付差事;或是与网民打嘴仗,耍官威……如上种种,不仅没起到与网民沟通交流的作用,反而影响了党政机关的形象。北京百余家单位90%以上官微不能每日更新,成为“懒微”,其中三家单位“一言不发”,也成为官微的负面典型。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北京都如此,地方官微状态也就可想而知。

 

记者调查,本意在于督促官微健康运行,但笔者却以为,强行要求官微更新或“脱光”,并无必要。

 

    一是目前很多单位都设有官网,官方信息都可以在网上发布,网友只须“多走一步”,就可以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再开官微,已是多此一举;二是一些单位微博长期不更新,有的是缺少人手管理,有的则是怕网络板砖,发言深不得浅不得,为了省事省心,干脆不加更新;三是普遍要求单位开设官微,既浪费人力物力,也浪费网络资源;四是社会流行的东西很多很快,论坛流行让单位必须注册、微博流行让单位必须开设、微信流行让单位必须开通……如此跟风,会加重机关单位的负担,如果以此来判定一个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就更不合理。一个官方网站,足矣!

 

单位可以开通微博,但应当根据单位实际,尊重实际需求,本着“有则发,无则空”的原则,而不是抱着扎堆心理和跟风心态,被社会潮流牵着鼻子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