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葫芦“缺盖”的病根在于监管“缺钙”

标签:
杂谈 |
叶传龙
6日下午,在哈市南岗区王岗镇金谷城B区2栋附近,一名8岁男孩在空地玩耍时坠入马葫芦内身亡。据记者走访发现,哈市部分街路和小区中还有很多马葫芦无盖或破损,形成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及时维修。(4月9日东北网)
遗憾的是,近年来一些城市马葫芦的盖子或遭车辗压,或被人偷盗,或年久失修,导致破损严重。于是,我们便经常看到一些“马葫芦”上插草为盖、置椅为盖、堆物为盖,甚至直接大张着“嘴”,由于标识不明晰,警示效果差,危险被掩饰,致使“问题马葫芦”成为一个个暗藏的陷阱、隐形的杀手,马葫芦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马葫芦伤人的主要原因在于缺盖。由于产权单位和用途的不同,马葫芦管理单位涵盖市政、电信、城建、供热、供水、供电等多个部门,产权和维护责任本来就不够明晰,再加上有关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扯皮,有的马葫芦竟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
马葫芦“缺盖”,事关人命,所以,就并非小毛病。而马葫芦“缺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监管“缺钙”。治理“缺盖”的马葫芦,当务之急是要明确责任单位,不能让“问题马葫芦”成为“无娘的孩子”;其次,管理部门要实施“网格化”管理,给每一个马葫芦安上“户口”,同时,改进马葫芦的建设质量,通过使用防压、防盗的马葫芦,可以减少缺盖现象。此外,产权单位配备窨井设施维护和管理专职人员,建立健全巡视、维护和管理制度,加强巡查,发现损坏,及时修补。出现事故首先应问责监管部门的责任,而监管部门应该以防范管理为主,事后的整改、处罚只能说明监管不力。唯有通过精细化管理,明确责任,敢于问责,时刻警惕,才能堵住马葫芦张开的吞人之嘴,使其不再“为非作歹”,从而保证老百姓的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