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是简单的公式

标签:
杂谈 |
|
大抵世上所有的幸福都是相似的,所以,便有人捣鼓出这么一个公式,以为幸福有套路可寻,只要按照公式,就能计算出人体的幸福指数。
现实中,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标准并不尽同,如在别人看来不成比例,甚至根本就不幸福的东西,农民工瞌睡时的小憩、旅途劳顿饥饿不堪的一顿简餐,却让当事人感到很幸福;相反,被外人普遍看好的幸福——郎才女貌、门当户对、天作之合、衣食无忧……却未必给能给当事人带来幸福。至于按图索骥、套用公式来追求幸福者,往往“水土不服”,会将到手的幸福视作草芥而丢弃。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就阐释了一个道理: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改变不幸福的状态,那么就是幸福的。
诚然,给出的几则幸福公式,有些确有道理,如夫妻间应当留有隐私空间、与父母应当保持一碗汤距离等,至于年龄差、身高差、收入差,都列为影响幸福的因素,则此论差矣。因为幸福源自生活,始于内心,只是个人的自我感受。将内心无形的东西外化于形、局限于数,是不靠谱的纸上谈兵。与幸福公式同样不靠谱的,还有幸福指数,后者常被官方用来衡量和评价一地百姓的幸福程度。玩些数字游戏,就能提高幸福程度,并不被人看好。
幸福公式中所列的条件,大多是先天资源,而要得到幸福,必须靠后天努力。但是,幸福公式出笼,为人们寻找追求幸福指明了方向,懂得要想提高婚姻和生活质量,必须[上一页] [1] [2] [3]
互谅互让,理解宽容,知足长乐,才能找到打开幸福之门的密钥。比较起来,杨澜在她的《幸福要回答》一书中所列出的“四大幸福公式”更靠谱:幸福=当下的快乐+未来的快乐;幸福=正面情绪-负面情绪;幸福=个人快乐×分享人群;幸福=个人能力÷参考预期。通过四大公式,每个人都能轻松、便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感受发自心灵的快乐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