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被转让 监管别装死

标签:
杂谈 |
叶传龙
由于好奇,小陈在淘宝上搜了一下“棺材”,之后的一个月里,每当他打开微博,都会看到骨灰盒、寿衣之类的广告推介信息。业内人士称,很多网站都是“共享用户数据”,好处是可以为用户提供精准信息,坏处是让用户有隐私被泄露的感觉。( 7月22日《河南商报》)
自己并未主动上网发布信息,只在淘宝上搜索了“棺材”二字,便被微博盯上。可见,在网络上,有一双无形的眼睛,正在窥探着网民的信息和隐私。经查,这并非淘宝无意中泄露信息,而是与微博开展的一项深度合作,是淘宝主动把用户信息转让给了微博作商用。
淘宝把用户信息“深度合作”给微博,用户对此深度气愤——淘宝有什么资格把用户信息转手倒卖,信息如此轻易地被泄露出去,我们的隐私和安全谁来保护?
互联网时代,用户既要享受到网络的便利快速,又要保证信息隐私的安全,做到网上“夜不闭户”。然而,现实中却难如人意,很多信息被挪作商务保险、车辆入户等用,频频发生的的帐户资金被盗、用户隐私被泄,无不让人忧心忡忡。北京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叫停“淘宝挂号”,就是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今年
网络时代,每个行业都要对照指南加强自律。对那些缺乏自律的商企,行业协会需要加大监管力度,法律也要完善法规,对违规商企给予处罚,从而让消费者买的安全用的放心。用户搜索“棺材”信息被随意转让,只能说明监管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力。如果对这种肆意转让用户信息放任不管,如果引发用户用网恐惧,对网上业务的开展并非好事。期望网络商家从淘宝犯错得到启示,别把用户信息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