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证族“证”钱咋这么容易?

标签:
杂谈 |
一张证在手,休闲乐悠悠。证件被企业借用,抬高加了企业的身价,瘦子可以充起胖子。在承接工程中,企业便能达到资质方面的要求,进而顺利地承揽到工程。
一纸证书,一年便可获利数万,让人看到了专业技术的吃香。特殊行业之所以对资质有严格的要求,就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但是,由于证件只是被虚拟的“挂”用,导致人证分离,持证人并未在企业工作,根本起不到证书所起的作用和责任,企业不过披了一件华丽的马甲,“挂羊头卖狗肉”而已。因此,就能保证不了工程的质量。如果监管部门被一纸证书所蒙蔽,极容易给工程带来严重的隐患。
将证书挂靠于企业,主要是行政部门有要求,市场当中有需求。按照管理条例,出借、挂靠资质的行为是被明令禁止的,但非法挂靠仍是企业中的一大潜规则。对有证一族的挂靠,管理部门大都心知肚明,如遇检查,企业稍作运作,便可蒙混过关。而因“挂证”有利可图,也催生了考证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和管理市场的腐败。
人证分离,在家不用上班,就可以轻松获得数万元报酬,破坏了公平竞争、按劳取酬的基本规则,涉嫌欺诈。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维护社会诚信,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加大检查力度,整肃持证市场,建立持证人员数据库,实现联网查询。发现人证分离或一证多借现象,给予“双重”处罚——既处罚出借证件的个人,也处罚借用证件的企业。只有严厉打击,让挂证双方都沾不到便宜,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社会风气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