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农民工到哪“方便”才是真问题

(2013-03-26 19:11:42)
标签:

杂谈

叶传龙

“外来民工禁止入内,违者罚款二百”!位于汉口三金潭小区的一座厕所围墙上,竟然写着这样一段告示语,让过往此地的农民工难以接受。(3月26日《武汉晨报》)

醒目的红色告示,特别限定禁入对象,的确很刺眼。如果在公共厕所刷上这么一个告示语,管理方或许要被骂破头。而那个厕所只是私人出资所建,只要建厕手续合法,厕所建成后允许谁使用不允许谁使用,那是人家自由。至于将“民工”特别列出,确有歧视之义,起码也属表述不当。但这种对民工的歧视,只是业主个人的认识问题,并不代表一座城市对民工的排斥。

 

撇开私厕业主歧视民工和民工为城市奉献之类大道理不谈,汉口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农民工有“方便”的地方。据报道,汉口曾出资两千多万元,修建多座标准化公厕。有的公厕内甚至设有客厅、沙发、盆景、壁画和电视。遗憾的是,这类公厕大多中看不中用,对汉口市民来说,适用便利的公厕显得太少,市民和在汉口生活的民工就经常遭遇如厕难。有人被逼无奈,只得就地解决。于是,又被骂作没素质。如果几分钟便可找到一座公厕,谁还稀罕那座本身就脏兮兮的私厕,又有谁会不顾脸面在大街上“随便”?

 

一个私厕业主的“涂鸦”,让农民工很伤心。对此,公众也可以纵情开骂。此时,那位私厕业主大可以龟缩起来,撑顶一阵。可是,骂过之后,农民工如厕状况就会见好?厕所的开设本属公共事业,不该由私人承担,但在汉口火车站,就有人租用民房开设私厕,而且生意兴隆,而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厕呢,有的标识不醒目,有的一到晚上10点便锁门,这些都说明汉口在公共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在公厕管理上不够到位。如果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建上一座公厕,而不是被私厕占领;如果多挖掘厕所资源,像济南、温州等城市那样,将机关单位的公厕尽可能向社会开放;如果对私人出资建成的厕所进行征用,并纳入城管部门的统一管理,提供规范服务,农民工如厕也就不会再受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