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放"回笼假"是国民权利意识觉醒
(2013-03-05 22:22:50)从过去一天假都不放,到后来的七天假,再辅之以国庆7天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和五一多个小长假,目前,一年总假期已经达到115天,再加上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供职人员多少不等的年休假,国人总体假期福利大增,已接近或超过发达国家的休假天数。忙中有闲,苦乐调剂,国民有一种“累并快乐着”感觉。
一般意义上认为,目前我国的假期设定已经放开搞活,很能体谅到公众情绪,勇于接受公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现在再提出增设假期,属于“得寸进尺”。而从元宵节和国庆节后增设“回笼假”,两假相距太近,也未必合理。但是,国民敢于有这种“非份之想”,本身就说明他们权利意识的觉醒。人民国家为人民,人民假期和幸福由人民自己主宰。把自己在假期设定上的想法提出来,也是一种参政议政,如果能够传及决策层面,尊重民意,得到采纳,更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
具体说来,劳逸结合,适度放假,可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有利于国民的身心健康。通过假期出游,还可以拉动消费。如果说以“回笼假”来增设假期还不太确切的话,那么,元宵节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增放一天,还是可能的。另外,五一之时,春暖花开,适宜旅游,恢复7天长期,也值得期盼。当然,放假不能无节制,如果不做好自我调节,再多放几个“回笼假”,也难以收住散乱的心。
增放“回笼假”,不在于假期的提议是否立即能够兑现,而体现出国民对国家事务的关心与参与程度。如果在完善现行假期基础上,调剂机关单位与工人、农民、学生苦乐不匀的假期,让更广泛人群享受到放假之乐,有更多的出游机会,才是民众所盼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