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孱弱 天使与魔鬼仅一步之遥
标签:
杂谈 |
“天使妈妈”救儿童于危难,成立两年多来,已经成功救助了400多名儿童。多么慈善的一个组织,多么动听的一个名号。可是,当你一不小心看到“天使妈妈”的另一面,则会感到无比惊恐。据知情人爆料称,儿慈会下属基金“天使妈妈”2011年度受捐善款有680多万不翼而飞,并且私设账户。21日,天使妈妈回应称,私人账户确实存在,去年就已经取消。但记者发现,今年年初,仍有捐款进入天使妈妈的私人账户。(1月22日《京华时报》)
没有民政部批文,即没有取得一张合法的准生证,“天使妈妈”身份本就不合法;“出世”以后,又没有按照规范运作,私设账户接受公募,不给捐款人开具发票,甚至私设小金库,隐瞒了680多万捐款收入……这些问题,都不能因为“天使妈妈”曾有的美好付出而被忽略!
在我国,慈善机构容易被人同情,因为他们表现出“天使”的一面。但是,从“天使妈妈”基金来看,它暴露出的问题那么显眼,而对此负有直接责任的就是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其实,早在“小传旺事件”中,公众已经对“天使妈妈”提出了质疑。遗憾的是,并未得到积极的回应和明显的改进。慈善机构没有取得资质的,就接受社会捐款,接受来的捐款并未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级的监管几乎为零,而按照有关要求,即使接受的捐款被用到了正道上,也需要来源合法、手续规范、开支正当。
我们承认“天使妈妈”在运行中存在着诸多无奈,如没有单位愿意接受他们挂靠,也就没办法取得正式发票,因而被动地脱离了监管。但作为“天使妈妈”的管理机构,儿慈会却不能让度责任,放弃监管。否则,公众就会认为儿慈会不作为,怀疑其与“天使妈妈”之间达成某种默契或合谋,在“天使妈妈”的小金库中,儿慈会也分得了一杯羹。
中国人本不缺乏爱心,但是,当充满爱心的捐款未得妥善保管和善加利用时,就会感到寒心。而他们的爱心一旦受到伤害,就会像红会陷入信任危机一样遭到罢捐,要想将被污染的生态生态恢复到良性状态,则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笔者到了“天使妈妈”管理网站查看了一下,仅今年1月,就收到捐款600多笔,捐款数额少则几元多少几千上万,这么一大笔善款,如果管理不好,极有可能被造成资金安全,影响慈善救助的声誉与实效。“天使”与“魔鬼”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请儿慈会真正重视起来,把善款管好,给行善者一点尊严,中国的慈善再也经不起伤害和折腾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