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刷人数”亮剑 维护考试公平
(2012-03-12 08:44:43)
标签:
杂谈 |
叶传龙
公务员考试报名时,有的考生冒用他人身份证报名,希望通过这种恶意注册报名来“刷人数”,造成某一职位报名者人满为患的假象,达到吓退部分对手的目的。在今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报名期间,烟台考区报名序号为000232的考生恶意“刷人数”,被相关部门查处。山东省公务员局日前发布通告,给予其取消本次报考资格且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的处理。(据3月9日《齐鲁晚报》)
“刷人数”是个老话题,每到公考时节,“刷人数”就频来作恶。“刷人数”诚如考界毒瘤,公众深恶痛绝,很多省也都将其纳入严重违纪范畴,但由于查处和核实难度很大,鲜有进入执法层面。这次,山东省首次对“刷”者开刀,禁考5年,意在打击考试中的不正当竞争,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试想,人未入职先作假,如此缺乏诚信操守,一旦成为公务员,结果便可想而知。对这样报考者给予处罚,对其本人来说,是“买”个教训,对考试组织方和广大考生来说,则是维护考试公平和考生利益。
但是,禁止“刷人数”者报考,并不能从根本上让“发热”的报考者退烧。因为,目前采用网上报名,如果考生杜撰身份信息,再分散用多个IP地址虚假报名,考试部门是很难摸清查准的。另外,现实中的一职难求,公务员薪酬福利丰厚,岗位诱人,也难以抵挡人们飞蛾扑火般地报考,当少数考生对自己缺乏自信时,便只能动起“刷人数”的歪点子。
公务员考试制度已推行近二十年,惩治“刷人数”应当有了较为完备的对策。但如何惩治“刷人数”,笔者觉得不能仅着眼于对违纪个体的处罚,而是要首先弄清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热衷于搞歪门邪道;其次,要完善报考体系,堵塞住报名、考试、体检、录取中的环节漏洞,不让投机取巧者有机可乘,同时,加强对报考者诚信品质的考核,莫让品行不端者混进公务员队伍,对弄虚作假的“刷考”者,一经发现,不但给予禁考处罚,还要将其记录进个人档案。当然,要想彻底消除“刷人数”,则要釜底抽薪,让公务员热“退烧”,从根子上加以治理,需要通过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行业、岗位间福利待遇差距来实现。
(据 3月9日《齐鲁晚报》
http://news.qq.com/a/20120309/000224.ht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