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马邑之谋

(2018-12-29 11:43:47)
标签:

王恢

李广

程不识

韩安国

元光元年十一月,诏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五月,再举贤良、文学,武帝亲自出题问策。广川人董仲舒应时而出。

董仲舒精于《公羊春秋》,进退容止,非礼不行,为当代鸿儒,学士为师

儒学提倡“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治政主张教化,以德服人。儒学创始人是春秋时的孔子。战国时,儒学与其他诸学高士并称博士。秦时,始皇置博士七十人”。后秦始皇焚书坑儒,独兴刑律,诸学皆废,儒学难逃一劫。汉兴,高祖厌恶儒生,又忙于兵戈,除叔孙通等少数儒生得以一时活跃外,难有表演舞台。高后、文景时,百废待兴,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以曹参为代表的黄老思想占统治地位,儒学也无出色表现。景帝时,虽设博士一职,当时,有董仲舒、胡毋生、辕固生等人,待职其间,但都只是摆设,并不任以要职,窦太后好黄老,诸博士不仅难以儒业得幸,而且有触忌犯讳之虞。窦太后曾问辕固生《老子》之书,辕固生说《老子》是“家人之言”窦太后愤而骂五经“司空城旦书”(犹言刑徒之书,并令固生徒斗野猪幸而景帝怜悯,给一柄利剑,才免于横死。众博士心惊,纷纷找借口逃。辕固外调清河太守韩婴出任常山太傅胡毋生以年老告归董仲舒低调做官专治学术此见窦太后去世,武帝看重儒学,敢出头露面。

董仲舒在策文中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君权神授”、“正己正天下”理论,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主张,史称“天人三策”,受武帝赏识。但武帝此时政治思想已趋成熟,他深知儒学一套,教育人犹可,用来治政则不行。于是董仲舒为江都国相事易王易王刘非是武帝哥哥向来好勇,武帝想使仲舒以儒家仪开导他

 

元光二年十月,有匈奴使者请求和亲。武帝使群臣讨论。大行王恢燕人,了解胡人脾性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背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御史大夫韩安国反对说“匈奴迁徙鸟,难得而制,中国自古视之非人。今远行数千里与之争利,人马疲乏,劳逸悬殊,此危道也。不如和亲。”群臣附安国于是武帝同意和亲。

当时,李广与程不识以边太守身份将兵,风格截然不同,但都有名广带兵规定编制和行列阵式常择水草丰美之地驻扎,人人自便,军中文书简约,夜间刁斗,有失。程不识整肃军纪,簿籍正规,行军布阵严格有序,设岗哨,击刁斗,军不得休息,也未遭遇敌人偷袭不识“李广军极简易,如遇偷袭无以御敌;士卒佚乐,咸乐为其死。我军虽烦扰,敌亦”然而,匈奴人更畏惧李广略,士卒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后二人都以名将被征为卫尉。李广为未央宫卫尉。程不识为长乐宫卫尉。

雁门马邑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武帝献计说“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境人民,可之以利,伏兵击,必之道也武帝也想以武力征服匈奴,于是召问公卿。王恢“臣闻代时,北有强胡之敌,内连中国之兵,然尚得养老育幼以时,仓廪常实,匈奴不边。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匈奴侵盗不已以不恐之故耳。臣以为击之便”韩安国“臣闻高皇帝白登之围,七日不食,及解围,无忿怒之心。圣人以天下为度,不以而损天下,故遣刘敬结和亲,至今为利五世。臣以为勿击便“不。高帝身坚执锐,征战十年,所以不报平城之者,非无报仇之心与民休息也。今边境惊,士卒伤死,中国运尸之车,道路相望,此仁人之所痛,勇士之所恨也。故言击之便”安国“不。臣闻用兵者以饱待饥,以整待乱,以逸待劳;故众,伐国城,坐而役敌国,圣人之兵。今卷甲轻举,深入长驱,难以为功;行则迫胁,行则无后继;行速则粮乏,行缓利,不千里,人马乏食。《兵法》‘遗人,获也(意为派出军队,就会被敌人擒获)’臣故曰勿便“不。臣今击之便者,非发深入,而因单于欲,诱而击之选枭骑、壮士暗中埋伏,据守险要,乘彼不备,或其左,或其右,或其前,或绝其后,单于可必获全胜武帝采纳王意见

六月,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卫青姐夫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步兵将军,骑、步兵三十余万,隐蔽马邑谷中,单于入马邑纵兵然后击之于是,使聂壹为间谍,亡入匈奴,单于吾能斩马邑令、丞,以城降单于则一城财物可尽为单于所”单于不疑,整装待发。聂壹回到马邑,一死刑犯悬挂马邑城下,晓示单于使者“马邑长吏已,可叫单于速来!”单于将十万入武州塞。距离马邑百余里牲畜遍野而无牧人怀疑有诈改变计划,率兵攻打抓获雁门尉史欲杀之。尉史怕死,因将汉兵方案和埋伏地点和盘招供。单于大惊吾固疑之!引兵。既离汉境,单于欣慰说得尉史,天也即封尉史为名誉天王。塞下传言单于已去,汉兵追到边塞,度不能及,而回。王恢率领部军地,负责袭击辎重,抄敌后路,单于撤军,兵多将广,不敢出击,听其通过

武帝于是怨恨王恢。辩解说始约诱单于入马邑城,主力与击辎重,可得利单于不至寡不敌众固知不战而还罪然完还陛下三万将士武帝不听,廷尉审查。廷尉判决:避敌观望,当斩。使人以千金贿田蚡求向皇帝说情。田蚡不敢,而太后“王恢首为马邑今事不成而诛恢,是为匈奴报仇武帝看望太后时,太后以告。武帝说谋本出于恢为践其谋,征发天下兵数十万,劳师动众恢所部劫敌辎重,犹颇可慰士大夫心。今不恢,无以天下王恢闻此言,畏罪自杀。

从此以后,匈奴绝和亲念头冲击路塞,劫掠人民没完没了。而仍然贪乐贸易喜爱中原财物朝也不禁止关市,以投其所好

马邑之谋虽然失败,却结束了西汉自立朝以来对匈奴被动忍让的局面,拉开了汉匈全面战争的序幕。

本史微信公众号:laojunss,二维码:

4、马邑之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