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腊味飘香

(2012-12-27 08:43:40)
标签:

腊味

亚硝酸盐作用

腊味的食用

冬季腊味飘香

焯水的好处

   

http://s11/mw690/451175b7nd1bd20b53dba&690



    每当放晴,总能在阳台上,楼道里,后院中,看着那些高高挂起玲琅满目的腌制品。腊肉、腊鸭、腊肠、腊鱼,还有那些看不见的瓦瓦罐罐中:雪菜、萝卜、大蒜头、黄瓜、豆角……

腊味本来就是为适应南方湿热的气候,利于食物长时间进行保存而孕育而生的食物,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智慧书写着,各种腊味的传奇。

    在《舌尖上的中国——时间的味道》“秋风起,食腊味”很好的倒出食用腊味的最佳时机。而如今腊味已不仅仅是秋冬季的最爱,全年你都能买到你所钟爱的腊味。

    那么我们在食用美味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腊味给我们带去口感上的满足,给我们的健康又带来了什么?

 

腊味的罪行:

    1.过多的盐份: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人食盐的摄入量为12g左右,这与我国建议的每人每天6g食用盐(一啤酒瓶盖子)相距甚大。而我们在秋冬季食用的腌制品中含盐量更高,比如金华火腿中含盐量约在8%~11%,含水量约42%,成肉的含盐量比火腿还要高。而流行病学研究中也证实了高盐膳食会导致血压的升高。

    2.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不仅仅可以使肉类食物颜色亮丽,真正做到了色香味俱全。同时它还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进入人体后使得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部分出现青紫;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致癌物质,诱发各类癌症,如食道癌、胃癌等。

    3.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滥用:

    除了已知的亚硝酸盐,焦亚硫酸钠(抗氧化剂)和冰乙酸(增香剂,)各种其它食品添加剂发色剂(亚硝胺,保持腌制品色、香、味有特殊作用)。说到底,它们可以改变食物的感官形状、防止腐败,延长保质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全年都可以享受腊味带给我们的美味。

    4.减少了蔬菜食用:

    因为腊味的独特风味,味道重,易下饭,加之冬季很多人怕冷,犯懒,所以蒸一碟腊味往往就能解决一餐。蔬菜冬季相对其它季节,品种较少,长期食用较为单一,而这种“重口味”饮食,成为了人们冬季的最爱。

 

    那么面对这样的美味,我们如果选择弃而不食本身就是一种“罪过”,我们既要享受腊味给我们带来的味觉盛宴,又可以减少对健康的威胁。

 

教您食用腊味:

    1.增加维生素C:我们在食用美味的腊味同时,应当增加维生素C,它可以有效的阻断亚硝酸盐形成致癌物质。我们可以在食用腊味后增加水果的食用,比如猕猴桃、冬枣、刺梨、沙棘等。

    2.蔬菜的食用:即使在忙,我们也应该每天食用一定量的蔬菜,我们还是可以选择如:乌菜、花菜、大白菜、娃娃菜、黑木耳、平菇、海带、紫菜等。或者我们可以在蔬菜中增加腌制品,比如清汤娃娃菜中我们可以增加一些腌肉或火腿。既可以提高整道菜的档次,也可以减少风险。还有比如大蒜炒咸肉,色泽鲜艳,口味甘美,而且有效的降低了腌制品中的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3.不要单纯的食用腌制品:大家熟知的可以在腌肉中增加一些千张,在腊鸭中增加黄豆,同时在制作时不要再增加食盐。

    4.如果选择腊味,还是自家制作,减少从超市中购买,尤其是超市在那些感觉十分具有蜡质的腊味(颜色鲜艳,很有纸质的感觉)。

    5.处理一些食材时建议先焯水,祛除一部分的亚硝酸盐和盐分,然后再进行烹饪,比直接进行食用要安全的多。

    6.对于腌渍的蔬菜方面,不要过早的进行食用,亚硝酸盐在腌制过程中有个明显的增高,待到这样的高峰过去后,亚硝酸盐会逐渐降低,一般建议腌渍一个月后开始食用是相对安全的。同时注意在腌制蔬菜的选择方面,需要选择新鲜干净的蔬菜,不要选择有腐败变质的蔬菜。

    7.增加“硒”:硒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而且据研究证明硒可以降低和预防多项慢性疾病及恶性疾病。但含硒较多的食物往往伴随动物的内脏和一些海产品,那么在冬季我们可以选择像:魔芋精粉、海米、花豆(紫)、小麦胚芽粉这些粮谷类、豆类食物。食用腊味时,我们煮饭或熬粥时添加些这样的食物,既增加了风味,又很好的预防了疾病。

 

    又到腊味飘香季,伴随着家家户户腊味端上餐桌,美食带给我们味觉和心情的满足同时,也需要关注下这些食物对我们健康的影响。腊味虽味好,可不要多食。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12

[2]于荟,陈有亮.《低盐腌制对腌肉制品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2 第九期

[3]殷之勇.《生物学中的亚硝酸盐》[J].《中学生物学》2008年第24卷第6期

[4]杨月欣.《食物营养宝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

 

原创博文,媒体刊登转载请联系本人

 

 

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 尹锡馥

QQ:174359894

新浪微博:@尹锡馥营养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