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三)
(2022-09-02 09:22:44)《灯塔》(三)
那一年的清明节,马店孜昔日荒凉破败的小庙,经农协会员们的清理打扫显得整洁明快,能够读书识字给爷爷带来无比的喜悦和欢乐。
解放后,爷爷他才知道张耀祖这个人是干啥的,张耀祖是马店孜北边东门人,这个人略通文墨,胆识过人,不畏强暴,爱打抱不平。在高集、李集还成立过农民协会,开展“抗租、抗捐、抗税、抗粮”斗争。
张耀祖少年时入马店孜私塾就读,常因好动受过老师的训戒,他父亲认为他顽钝不开,入仕途无望,就不再供他上学。后来张耀祖进入成年,渐懂世事,为养家糊口,遂到驻蚌埠某军队当了一名水兵。在此期间,他看到旧军队腐败不堪,军阀混战,渔肉人民,士兵无权无势无钱,常受上司的驱使、辱骂和欧打,他自己因多次受辱内心感到无比愤慨。时值“五四”运动爆发,张耀祖受进步思想影响,毅然脱离旧军队。临时脱离旧军队,临行前同好友密商,出其不意地惩治了不得人心的上司,后各自返回家乡。
20年代中期,阜阳地区屡遭兵劫,民不聊生。张耀祖对时政深为伤感,恨无门路。为维持生计,张耀祖在马店集开烟丝店,为此经常往返于蚌埠和阜阳之间。
1926年年冬,张耀祖到阜阳购买烟丝期间,结识了中共阜阳时支部负责人吕浩汝,共同语言使两人相见恨晚,从此交往甚密。他从吕浩汝那里了解到革命的深刻含义,又从共产党人的言行中观察到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坚组织的历史使命。青年人火一般的激情被激发起来,他自觉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1927年初,经吕浩汝等人介绍,张耀祖在阜阳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张耀祖,心里明亮了,有浑身使不完的劲,一心扑在党的工作上。他那直爽的性格使他处理问题英勇果断。他根据党的指示在家乡大力发展农民运动,向农民宣传为什么受压迫,为什么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地主打官司能赢,百姓的官司都输?他以浅显易懂的道理启发农民的觉悟。从1927年初到1928年4月,马店孜周围数十里的胡集、王市、高集、李集、孙庙等地的千余名农民被张耀祖组织起来了。马店农民协会经农民带来了力量和勇气,农协会员在主席张耀祖的领导下,说话硬了,办事灵了,也敢同地主和土豪劣绅理直气壮地打官司了。随着农民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根据组织的指示,一场“抗租、抗捐、抗税、抗差、抗粮、抗债”的农民斗争在马店孜一带普遍展开,给广大农民以很大的鼓舞和影响。
马店孜农民协会办起小学后,又利用这个场所向农协会去的积极分子传授文化知识和进步思想,还多次在这里召开党小组、党支部会,有的农协骨干还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随着形势的发展,马店孜党小组上升为中共马店支部,张耀祖任支部书记,由中共插花区委领导。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布置和要求,张耀祖将农民的经济斗争逐渐转为政治斗争。当中共皖北特委决定在阜阳举行武装起义时,张耀祖很快将马店孜农民协会的千余名会员组织起来,并在乡间举行数次农民游行和张贴“打倒土豪劣绅”、“打倒新军阀蒋介石石”等标语。乡间的土豪劣绅看到日益壮大起来的农协会,吓得闻风而逃,奔走他乡。
同年4月9日凌晨,阜阳城响起了起义者的枪声,早已准备好的马孜农协会员们群情激奋,个个手持刀枪棍棒和农具等,在插花集北的四寺一带集中待命,策应起义。
阜阳“四·九”起义失败后,皖北革命形势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而张耀祖领导的农协会仍然秘密活跃在马店孜周围,威震乡里。
一些外逃的土豪劣绅乘四·九起义失败,革命处于低潮之机,又返回老巢。他们视农协会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将农协主席张耀祖千刀万刮。大地主叶希圣多次恶狠狠地扬言要与张耀祖比个高低。1928年秋,心怀鬼胎的叶希圣阴险地派其心腹打进农协会,掌握农协会的活动规律,将张耀祖和农协会的情况向国民党地方联防队报告。
1929年4月,初春乍寒,国民党插花镇联防队接到叶希圣送来的农协会活动的情报,遂夜袭马店孜农协。这天夜晚,细雨霏霏,阴风怒号,联防队头子董介奎、李显宗带队包围了张耀祖的住处。奔波一天的张耀祖刚躺下休息忽听到室外狗叫,匆忙穿上衣服,叫醒妻子,让其躲在床下。
张耀祖拔出驳壳枪立在门后。敌人开始喊门,张耀祖又听到敌从上房子,感到突围无望,就从门缝里朝敌人开枪,敌亦朝屋里射击。一阵枪响后,敌破门而入,张又乘机开枪射击,毙敌数人。同时,敌数枪击中张耀祖。张耀祖负伤倒地,仍骂声不绝,敌人向张耀祖开了几枪。就这样,曾使当地土豪劣绅胆寒上的马店孜农协主席张耀祖惨遭杀害,时年33岁。
过去皖北小村庄里,乡村的夜晚,很安静。 在乡村的晚上,会看见满天的星星衬着皎洁的月光,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路面上黑漆漆的, 唯独有月光散落在地上,村庄里没有电,每次看到村庄夜空上西南方向那一道红光,爷爷生前他都会给我们讲述他记忆里的阜阳革命灯塔故事。
后记: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四九”起义虽然只历时几天,且最终失败了,但这却是中国共产党在皖北大地上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在安徽成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和第一支红军队伍,可以说是安徽红色政权的“源头”。在安徽省档案馆“皖省阜阳中心县委通告”中,阜阳中心县委也这样评价“四九”起义:“一九二八年四月九日在皖北特委指挥之下的一次剧烈斗争。这次斗争虽然失败,但是他的意义是很大的。这次斗争不但是皖北党的力量最大的表现,而且是皖北土地革命第一声,也就是皖北的广大的劳苦工农群众实行阶级斗争阶级团结的开始表现,也可以说皖北广大劳苦群众将来实行推翻统治阶级建立工农政权的一个雪亮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