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一)

灯塔
清明,清澈明静。“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谓之清明。”清明在中国,是一个很奇特的日子: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它既代表着万物的生,又缅怀着故去的亡灵。清明对中国人,真的非常重要。在春天的生机中缅怀生命的逝去,爱的追思取代了死的悲伤,在芳草的清香雅致中,让爱穿越阴阳两界,成为生者与逝者的心灵交流之桥。
爷爷出生在民国四年(1915年),民国对于新中国来说就是黎明前的黑夜。正如诗人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爷爷他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六零年,因是“军属”被推为“生产队长”,大饥荒下,谁也不愿当领导,爷爷当仁不让,人民的生命至上,他想尽一切办法给大家弄一口饭吃,留下的口碑是“军属老头最行好!”,爷爷一生的善行很多,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被渐渐遗忘。
爷爷生前最好读书,一生践行的是他舅舅教给他的一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爷爷他生前说他自己的启蒙是在马店子他舅舅家里,爷爷的姥姥家姓李,在马店子小泥沟,他舅舅是个教书先生,爷爷他哥俩的名字都是他舅舅给起的,大哥叫沈良德,字秉之;爷爷叫沈友德,没有字,是上新学堂时起的名字。爷爷常说他哥俩的名字不是古代文学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的意义,而是具有现代思潮的,他大哥的名字里的“良”字是他舅舅从改良主义思潮中起的。列宁说:“任何改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都有两面性。”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充分认识这种两面性,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方面不拒绝利用改良来发展革命的阶级斗争;另一方面决不能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口号和策略。
爷爷他的名字是他舅舅从诗集《红烛》起的,当有人问他是名字哪个“you”,字啥时,爷爷他总会说是朋友的“友”和闻一多先生的名字一样,要切字,那就是,字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