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笔下的卫辉:(清)汪仲洋“过卫辉”诗二首
(2012-09-03 16:22:37)
标签:
厚重卫辉霍德柱汪仲洋心知堂诗稿文化 |
分类: 卫文名篇 |
汪仲洋,字少海,成都人。嘉庆辛酉(嘉庆六年,1801)举人,道光元年(1820)任钱塘知县。有《心知堂诗稿》。光绪《海盐县志》卷14《名宦录》有记载:
下车兴文教,戢豪暴,创设巡船,增修水栅,匪类闻风不敢入境。日理积案,剖决无滞,观者称神明焉。时议修筑海塘,仲洋悉心经画,不辞劳瘁,在任四年,筑塘八十余丈。视旧塘尤坚固,历久屹若金城,人称为“汪公塘”。刻有《塘工成案》,筑法甚详。工于咏,公余赋诗纪事,和者甚众,有《海壖唱和诗》六卷。
近几年来,汪仲洋的诗句“鹰嘴猫眼须发赤,锦缠花腿到腰身”及诗后小注“英夷之腿极长,青布缠裹,直立,不能超越腾跑。睛争碧,畏日光,卓午不敢睁视”成为人们热议的题材,被视为清代文人落后愚昧的笑料和谈资。其实,汪仲洋的诗还是很有功底的。下边两首即是。
(清)汪仲洋“过卫辉”诗二首
大风至卫辉①
【注释】
①见《心知堂诗稿》卷六《出栈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月版“续修四库全书·集部01502册”。
②黄云:黄尘,沙尘。孟郊《感怀》:“登高望寒原,黄云郁峥嵘。”
③隔手:形容相距很近。杜甫《湖城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疾风吹尘暗河县,行子隔手不相见。”
④羊角:旋风。《庄子·逍遥游》:“摶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成玄英疏:“旋风曲戾,犹如羊角。”
⑤筛:摇动,抖动。清·江昉《疏影》:“摇漾无声,一任风筛,依约翠侵帘隙。”
⑥龙战:本谓阴阳二气交战。《易·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后遂以喻群雄争夺天下。
⑦绿竹:菉草与萹竹。《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简析】
本诗写于嘉庆九年(1804)十二月,作者由陕西到京都,路过卫辉,遇到大风。“万里”八句描写大风的形态和气势。卫辉地处太行东南麓,属于风口,冬季风大。“小憩”四句写途中休息。最后四句在前边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升华。作者借助古卫地“绿竹猗猗”的典故,有意突出淇水的“净”,以此来“临清流”,最终“还我本来面”。未句平中出奇,含蓄蕴藉,味道深沉,颇有寄寓,隐隐表达对清白人生的追求。
卫辉旅次,有怀武我堂孝廉①
【注释】
①见《心知堂诗稿》卷十《入栈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月版“续修四库全书·集部01502册”。按,旅次指旅途中暂作停留。
②鸿泥:鸿鸟在雪泥上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的痕迹。
③一昨:前些日子。《淳化阁帖·晋王羲之帖》:“多日不知君闻,得一昨书,知君安善为慰。”
④对床:两人对床而卧。喻相聚的欢乐。按,典故“风雨对床”出自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后因以“风雨对床”指兄弟或亲友久别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
⑤银筝: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
⑥十三弦:唐宋时教坊用的筝均为十三根弦,因代指筝。宋·张先《菩萨蛮·咏筝》:“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江波緑。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简析】
本诗写于嘉庆十四年(1809,己巳)八月,作者出都南下,重过卫辉,怀念“武我堂孝廉”,心中充满了怅然之情。颔联运用“旗亭分袂”、“风雨对床”的典故,表达对老友的思念。颈联用“都成梦”、“欲化烟”等词,写失去老友的恸哭和无奈。尾联中“忍”即“怎么忍心”,尾句用“弹断十三弦”表达强烈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