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千里:略论阎崇年的“三崇门”

(2008-10-09 16:01:29)
标签:

阎崇年

清史

百家讲坛

专著

马千里

娱乐

分类: 中国道理
出处和更多:http://www.maqli.com/shownews.asp?news_id=7656&cat_id=65

      阎老被掌掴了。据阎老说,当时很惊愕,并且第一掴“很疼”,第二掴被躲过了。听到消息,我一样惊愕,同情阎老的“很疼”,庆幸阎老的躲过。阎老70多岁了,即便年轻,也是掴不得的。这怎么行,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怎么能够掴人?这一掴很不好。

      但掌掴者有自己的理由,据说是对阎老的观点早就愤慨了,在签售现场一连提出若干问题,而阎老说:“你的问题太多,我回答不了。”小伙子就觉得阎老是不肯与自己交流,感到“辩论无门”才情急下手啦。其实阎老不是不交流和辩论的,你不是说辩论无门吗?阎老马上给出“三崇门”。这第一重门是你必须是“清史专业”;第二重门是你要“在清史研究领域有学术专著”,就是出过书的,还不是一般的书,要是学术专著,像二月河那样的不算;第三重门是你“必须有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经历”。

      阎老无疑是跨过这“三崇门”的大家学者,甚至学界泰斗。既然是泰斗级的人物,自然不会多。这就像过筛子,粉粉末末、颗颗粒粒地都筛下去后,筛子里所剩无几。阎老不像一般的迂腐学者,只知道躲在象牙塔内做研究,而是具有向社会众生传播知识、播撒学问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才来到百家讲坛娓娓而谈。据说,百家讲坛的定位群体是15周岁左右的学生们,为了传播研究成果,阎老不顾什么门当户对的腐朽观念,分明是放下身段,屈就于此。

      王朔曾说:“别拿百家讲坛吓唬人,百家讲坛就是给没文化的人听的!”没错,那些15岁左右的听众里鲜有神童,可以基本肯定地说那里面大概是没有能够跨过阎老“三崇门”的。所以,百家讲坛的阎老,很明显就是“只要我讲,不要你们说”。当然可以说,可以在网上说,也可以出书说,但就是不能给阎老说。要是那样还了得?阎老年事已高,哪里应付过来,所以预先就设下了“三崇门”,想和阎老交流几句话的,请先过“三崇门”。

      而偏偏有一群人,自己老大不小早已超出百家讲坛收听年龄,还装嫩去听。这实在是不识时务的表现。听了也就罢了,偏偏又有自己的想法,其中不乏研究了一点清史的,就开始斗胆向阎老请教,想和阎老交流。你也不扪心自问一下,你研究点清史是可以的,但你是清史专业的吗?即便是,你出过清史研究专著吗?即便出过,你参加过国际研讨会吗?嘿嘿,恐怕一样儿都没有。这实在是不自量力的表现。不是给你讲的,你非要听不可;不够格交流的,你非要交流不可:你不郁闷谁郁闷?到底这掌要掴给自己了吧。从阎老屈就百家讲坛的普度众生,到阎老高设“三崇门”的欢迎交流,诸位应该明白了,你等只有听的份儿,如此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这绝对不是什么学术霸权。阎老说得明白,不是我不和你交流辩论,只是你等不够格,这怪谁?只能怪你学问浅显,身份低劣。富丽堂皇的大厅门口摆个牌子,上写“衣冠不整,恕不接待”,不是我不接待,是你那衣服不光鲜。阎老给掌掴之后,百家讲坛很有几个讲师,兔死狐悲般地出来说话,说什么“观点不同可以交流嘛”,说什么“武力能够解决学术问题吗”。诸位可能不知道,现在不是学术交流问题,而是学术交流的资格问题。各位老师,仔细看看阎老的“三崇门”,嘿嘿,你等够格吗?恐怕你们想交流一下,也要被拒在这“三崇门”外啦!

      中国有句俗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诚哉斯言!那位掴人的小伙子,以及也曾经自称有过掴人念头的小伙子,你们罢休吧。唯一的出路是回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专修清史专业,出了专著,再应邀参加一下国际研讨会,然后就可以回来拜访阎老而交流、辩论一下啦!

      如果觉得这样稍微有些难度而畏惧不前、不求上进,那你除了掌掴,大概暂时不会有别的招数了。不要考虑什么涵养,什么尊老的道德,也不要顾虑什么正义。涵养、道德、正义这些如此光鲜的词汇,可能压根儿就不是你等可侧目的,谁能够保证,没有同样的“三崇门”挡住去路了呢?

      后记:这个“掴”字,本不常用,在我理解只是“打耳光”的意思吧。本想仔细考究一下,后来想到自己实在不是语言学专业出身,又没有语言学的专著,更不曾参加语言学的国际研讨会,只好作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