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斗蟋蟀是中国一项古老的娱乐活动,但这种休闲方式很残酷。斗蟋多为雄性,它们为保卫自己的领地或争夺配偶权而相互撕咬。二虫鏖战,战败一方或是逃之夭夭或是退出争斗,倒是鲜有“战死沙场”的情况。
斗蟋蟀亦称“秋兴”、“斗促织”、“斗蛐蛐”。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每年秋末举行。斗蟋的寿命仅为百日左右,这就将斗蟋蟀的季节限定在了秋季。而在古代汉字中,“秋”这个字正是蟋蟀的象形。
一谈湘西,人们自然会念及被称为“湘西的歌者”的沈从文。因为他毕生数百万字的创作,绝大多数是写湘西和写给湘西的。小说《边城》里,描述了从沈从文上私塾时的逃学生活:到城外庙看街景,涨水时看热闹,逃学去游泳,抓蟋蟀和斗蟋蟀,听大自然界中各种奇特的声音。有幸,我们观赏到了凤凰人的“秋兴”。湘西的民间竞技活动繁多,风趣活跃。其中就有斗蟋蟀。玩蟋蟀也可算是一种国粹了。大城市乐此道者为数众多;而湘西凤凰等地,斗蟋蟀之风历来盛行,同时还有丰富的蟋蟀资源,但头上天生长出“大”字的蟋蟀非常罕见,堪称蟋蟀“大”王。
(本组图片均使用CBLLENS自定义色彩白平衡)

【图2】

【图3】

【图4】
【图5】引斗得工具叫芡草:一般用蒸熟后特制的日菣草或马尾鬃草杆,高档的为牛角制成,这是不小的工夫,腰细,弹韧性佳,绕个圈儿也不会断,能立刻复位;十三根幼鼠直须扎在杆头,十分工整,何以用十三根鼠须呢?因鼠须细,软,定型,在十二生肖里鼠排第一位,十二过后,又从鼠开始了。可别小看这芡草的活儿,既要深知虫性,又要细致的技巧和手感,是人虫沟通的无声语言。一头蟋蟀在争斗中能否把潜力全部发挥出来,跟芡草有极大的关系。
【图6】威武的王者。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灵牙利齿。
【图14】
【图15】
【图16】厮打一团。
【图17】人仰马翻。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对持。
【图26】
【图27】
【图28】百战百胜。
【图29】
【图30】
【图31】
【图3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