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摄影2012年北京老夏图片博客沈阳故宫旅游 |
【图1】
【图2】从大清门进入就是崇政殿,又称“金銮殿”,通称“正殿”,是皇太极处理政务、接见使臣的场所,清代历朝皇帝东巡祭祖时也在此听朝理政。面阔五间,绿剪边黄琉璃瓦,单檐硬山顶,前后有出廊,围以石护栏。殿内为彻上明造,和玺彩绘,宝座后有贴金龙扇屏风,旁为贴金蟠龙柱。殿外庭院左右有飞龙阁、翔凤阁、东七间楼和西七间楼。
【图3】崇政殿内。
【图4】威武的石狮已经风化。
【图5】石雕双龙。
【图6】岁月的印记。
【图7】沈阳故宫西路戏台建筑群,分为嘉荫堂、戏台、扮戏房、戏台游廊等建筑,同时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至四十八年(1783年)。
【图8】扮戏房。
【图9】扮戏房正门。
【图10】戏台全景。
【图11】戏台。
【图12】戏台游廊。
【图13】嘉荫堂。
【图14】太平车。此车是清代盛京实胜寺举行“跳布匝”仪式时,从北塔法轮寺接送“迈达礼佛”的专乘,又名“佛车”、“七宝车”。“跳布匝”又称“打鬼”,是喇嘛教驱除邪恶的宗教仪式。清代盛京实胜寺每年“跳布匝”的时间是正月十四、十五两天。整个仪式分为“接佛”、“打鬼”、“送佛”等过程。在“跳布匝”前,要用太平车将迈达礼佛从北塔法轮寺接到实胜寺供奉。“打鬼”完成后,将迈达礼佛供于太平车,围实胜寺转一周,然后按原路送还法轮寺。至此,这辆太平车完成使命。
【图15】轿。
【图16】文溯阁建于乾隆四十六年,即1781年,面阔六间,硬山顶,绿剪边黑琉璃瓦。用于存放四库全书。后有仰熙斋。前有嘉荫堂戏台建筑。
【图17】
【图18】文溯阁内。
【图19】宫内红墙。
【图20】威严。
【图21】后花园。
【图22】错落有致。
【图23】卑贵之分。
【图24】宫内唯一的烟道,共十二层,恰巧与大清的十二朝吻合。
【图25】清宁宫原称“正宫”,1625年前后修建,是皇太极登基之前的王府所在地。位于高3.8米的高台之上,前有凤凰楼,四周为高墙,构成独立的城堡式建筑。宫殿为五间十一檩硬山式建筑,绿剪边黄琉璃瓦。
【图26】
【图27】关雎宫。
【图28】关雎宫妃子的住房,吊在房顶的摇篮是满族的一大怪。
【图29】衍庆宫。
【图30】
【图31】凤凰楼原名“翔凤楼”,为清宁宫内院的门楼。高三层,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为三间。曾是皇帝计划军政要事和举行宴会之地,清朝入关后改为存放历代实录、玉牒、“御影”以及玉玺的场所。
【图32】回望历史。
【图33】东宫红门。
【图34】沈阳故宫的标志性建筑大政殿,原称“大殿”,1636年改名“笃恭殿”,康熙时改为今名。为重檐八角亭式建筑,内部结构为彻上明造。下有大青石修建的须弥座台基。殿顶为绿剪边黄琉璃瓦,中央为宝瓶火焰珠攒尖顶。殿内有宝座、藻井。
【图35】双龙腾飞。
【图36】
【图37】大政殿内。
【图38】
【图39】
【图40】在清宁宫西边四间房为神堂,是萨满教祭祀之所。清,萨满刀。
【图41】清,洒满鼓。
【图42】清,羊皮彩漆手鼓。
【图43】清,萨满腰铃。
【图44】清,红木素面拍板及素面凸棱拍板。
【图45】清,桐木曲颈琵琶。
【图46】大清门又称“午朝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绿剪边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五间,中央三间为门道。门外左右为文德、武功两座牌坊。路南有奏乐亭和东西朝房。
【图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