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清香似旧时 ——琦君散文琐谈
标签:
原创教学阅读 |
分类: 轻嗅书香 |
琦君散文爱以物传情,物情人情水乳交融。像新年的春酒,盛夏的荷花,金秋的桂花,冬雪的梅花。还有阿荣伯做的纸盒“花轿”,阿标叔买的万金油,儿时玩的万花筒,中秋节的月饼和玉兰酥。更有儿时的诸多好玩好吃的:烂脚糖,麦芽糖,酸咸菜,干菜,金盒子,压岁钱,花旗袍,亮珠珠......女孩的心思真像万花筒,纷繁而美丽。这些童年的信物,是琦君记忆仓库的钥匙,一扇门一扇门打开,引人穿越时光隧道,走近泛黄的旧时光里。
读琦君的散文,她的人生历程,你可以一步一步跟着走来。看见她从淘气活泼聪慧可爱的小囡,长成知书达礼秀外慧中的娴雅女子。她的散文便是为自己摄录的成长纪录片,每一个镜头都捕捉得细腻而妥帖。
还有,《穿花球》使我想起儿时穿起梧桐花的褐色花托,做成粗粗的项链挂在脖子上;《水是故乡甜》使我想起老家院里清凉的井水;《烂脚糖》使我想起过年吃的糖坨坨;《妈妈炒的酸咸菜》使我想起妈妈一年年腌制的萝卜干和西瓜豆酱......
(未完待续)
近两个月,每节课前5分钟,师生共读琦君的散文集《母亲的金手表》。今摘录学生的一些读书感悟,以纪念这段美丽时光。
1、琦君的散文穿越了时空。她的笔调没有一点的沉郁,反倒是清新活泼,总让人觉得她还是那个大宅院里十岁多的小姑娘。读得多了,又觉得她像一个慈悲的佛,用怜悯的目光,看待这个日益繁杂的世界,用温和的语气去诉说人间最美的情。
最不能忘的是琦君的母亲。没有谁见过她的模样,琦君也没有多加描述。但只要翻开书细心读时,眼前便能浮现出一个温柔慈爱,隐忍有度,且心灵手巧的母亲形象。没有谁会注意她的年龄,因为在琦君眼里,在读者眼里,她是永恒的天使。——8(14)班吴瑶
2、母亲,是琦君散文不变的主题。《春酒》《红豆糕》《母亲的手艺》等文包含了她最深的爱,最重的情。朴实的语言,入骨的思念。
读琦君的文章,直让人想到水,想到月,想到那悠然飘过的云。让人不禁想在宁静的夜,点一盏灯,泡一杯茶,慢慢品她的如斯深情,几多眷恋。——8(14)班沐思遥
3、琦君的文章里,对昔日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也能引起我的共鸣。她写小时候摘玉兰花的情景,也让我想起了儿时同外婆在槐树下打槐花的情景;她写母亲绣花,她在一旁玩闹的画面,也让我想起了同外婆坐在大桌前剪花的时光......让人心里温暖的同时,也生出些许怅惘,毕竟这样的日子就像翻过的日历,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呵!——8(19)班顾临悦
4、我愿在喧嚣的社会里,放一曲舒缓的轻音乐,在阳光跳跃的树荫下,走进那个干净的村庄和无忧的童年。
琦君的文字是美的。在看似平淡的句子中,甚至连带着一个标点符号,都似乎隐藏着她将要泛滥的感情与回忆。——8(19)班程子璇
5、
《母亲的金手表》我是早在几年前就读过的。那时还只是感兴趣于琦君所记录的童年往事,母亲的手艺。觉得这些个故事很合我胃口,于是便心生喜欢。再读一遍时,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她所留恋的缤纷的童年、中国妇女质朴温煦的剪影以及随处可见的人间美善仿佛可以把时空定格。
“文字清丽雅洁,委婉多姿。写风景有诗意,写动作颇细腻,写人物颇富于温柔敦厚的人情味。”对于罗家伦对琦君文笔的评价,我深表赞同。她的语言常是极其朴实的,却总能让人在爱中沉醉。那一件件小事,看似平淡,钻进去,会发现,她早已把自己的爱和真,表达得淋漓尽致。——8(19)班左叶欣
6、她是一个军阀家庭出来的小姐,童年生活也是无比优越。可她同万千普通少女一样,是母亲贴心的小棉袄,陪母亲一起喜忧。她有自己的闺蜜,会为好友送的一个破旧的颜料盒而欢欣雀跃。她也是一个好吃的丫头,偷偷喝春酒,窃尝玉兰酥,外出上学,念念不忘母亲的红豆糕、桂花卤。一生爱好是天然,她一笔一划刻出对故乡对母亲的深深眷恋。
前一篇:莫言的高考陪考日记《陪考一日》
后一篇:你打算怎样教散文名篇《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