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贾敬华
贾敬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11,646
  • 关注人气:19,8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浪漫的“动动手指做公益”

(2009-09-28 12:15:37)
标签:

ucweb

手机浏览器

3g

互联网

公益

it

分类: 通信热评
  自从1994年可口可乐宣布赞助中国的“希望工程”以来,公益这个原本“根正苗红”的中文词汇就越来越被赋予了商业的气息,而且似乎越来越远离它原本所承载的爱、梦想和道义。

  
上周,一直专注于技术、拥有技术型明星董事长的手机浏览器提供商UC宣布捐赠100万,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达成战略合作。同时该公司以手机浏览、音乐订购和手机支付技术支持公益事业,成为国内第一个“手机上网捐赠平台”。用户可以通过UC浏览器登录淘宝,向扶贫基金会账户进行力所能及的捐赠。或者下载UC指定的彩铃,由UC
向基金会等额捐赠彩铃费用。

  
原本只是想花上一、两块钱在这个活动里探探虚实,当然如果能发现一些黑幕或者技术bug就更满足我的“窥淫欲”了。可是几个动作点击下来,关注最多的,却转变为UC提供的手机上网捐赠应用本身。相比之下,UC浏览器为了这次所捐赠的100
万元是不是属于企业领导人的花钱买虚名,也就仅仅只是个花絮而已了。

  
UC此举中最大的创意,在于将公益行为和企业业务进行无缝对接。作为一家移动互联网服务型企业,UC
此举突破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只有“消费能力”而没有“生产能力”的旧认识,以“人人捐赠”的形式,刷新了手机上网只能下载、订阅、聊天、看视频灯等“打发时间”的应用形态。

  
而最让人感动的,是UC
在本次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气息,那种“从捐完就算的‘公益缺乏参与’时代,转变为‘捐完才刚刚开始”的人人都是公益使者的公众心理洞察;那种“从大企业、富豪作为慈善主体,转变为人人可公益”的意气风发;以及那些“从以往单位、银行、邮局等少部分捐赠渠道,转变为以通信网、互联网为龙头的绿色捐赠通道”的技术展望——无一不符合一家技术型企业所应承担的更广义的责任,并且折射出一群年轻创业者的激情,他们不仅在开创自己的事业,而且正主动参与和创造属于这家公司的历史。

  
这家年轻企业的公益观包括:

  
1
、科技促成善举,公益人人可为!移动互联网的广覆盖性,把慈善、公益事业的主体从名人、富豪转变为每一个人。把捐赠渠道从单位、银行、邮局等少部分捐赠渠道,转变为以通信网、互联网为龙头的绿色捐赠通道;从此,公益不再是偶然的事,不再是别人的事,不再是特殊的事,而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事。她万水长流、她以己推人、她平淡从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是公益事业的一座里程碑,从此公益事业将由“受益方主导向捐赠方主导”过渡,人人可公益不再是个口号,而是现实。

  
2、颠覆传统公益模型,弥补信息互动鸿沟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公益事业从捐完就算的“缺乏参与”时代,转变为“捐完才刚刚开始”的时代。UC
将广泛运用移动视频、手机搜索、网络交互等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帮助公益事业的受益方和捐赠方随时随地进行互动,让公益不再是单向的货币流动,而是双向、多维度的心意交流;

  
3、善举不分大小,成长与爱同行移动互联网的低成本、易获得性,使得企业的社会价值在用户量的基础上具有无限放大的可能性。从此公益不再只是大企业的舞台,也不是“金钱-
名誉”的等价交换,成长型企业、创业型企业也能成为公益事业的主体,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参与公益事业完善企业人格、丰富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兑现。

  
短短500字,分别从技术、产品、企业三个角度叙述了一家技术型企业目前所能承担的一切。我相信,80年前IBM发明计算机的时候、或者是40
年前比尔盖茨把电脑从机房送进千家万户的时候,他们也曾经拥有同样的梦想和责任感。也正是因为这种梦想和责任感,才使得人类手中得以诞生一个新一个新发明、开创一个又一个新时代。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UC选择了以公益作为“推广”(如果任何一种告知都可以被定义为推广的话)技术的突破口,关键在于,这种推广是饱含着理想主义的推广。它不仅通过实实在在的移动支付技术,让已经被防备心理、懒惰心理或者麻木心里所笼罩的关心、爱心得到了释放的机会——毕竟,和把你的每分血汗钱用冠以爱方式“被公益”相比,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12
块的捐赠额度来“做公益”,这种澎湃而来的参与感会让你觉得生动、活泼、有人性、挥斥方遒,而且极其真实。同时他又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让你感受到科技的真实感和可控性。

  
有人以为,“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发明,是因为企业不得不将商业的本质冠以理想、梦想、责任、情感的外衣,从而降低这些信息在对外推送时遇到的阻力和反弹。然而他们可能忽视了,让公司由梦想来驱动,总比用利润驱动要强,因为我们的社会,爱和梦想至今依旧稀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