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能否让国人不再崇洋媚外?

(2008-07-04 08:54:43)
标签:

.中国

中文域名

ie8

浏览器

互联网

it

分类: IT乱弹

  作为一名在IT领域从业十一年的小人物,最近几年却备感羞愧和悲哀。最初感觉到羞愧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大到操作系统,小到计算机的一个配件,几乎没有中国造,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的标准更看不到一点“中国”血统。最近几年感觉到羞愧和悲哀,因为中国在IT技术方面终于有所突破,可中国人自己却对入围的中国标准冷嘲热讽。更准确的说,,很多混IT的中国人养成的崇洋媚外恶习让笔者心酸同时备感羞愧。

  当“.中国”域名即将登陆国际互联网时,招来不少IT资深人士又在泼冷水。在此,笔者列举几条看起来比较好笑而且异常荒诞的泼冷水理由,并结合现状分析一下,供各位读者参考。谁是谁非,相信各位读者心中自有一杆公正的秤。

  1、“.中国”域名使用太麻烦?

  
说使用“.中国”域名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IT圈子里资深人士居多。笔者不知道这些资深人士,是否站在对互联网仅有一知半解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对于只懂中文的初级网民而言,他们对于中文是非常擅长的,浏览网站输入一大堆英文字母,难度肯定很大。而“.中国”域名启用之后,网民只需要输入中文就可以了,何来麻烦一说?

  其实,中国人习惯用中文域名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不然,比尔大叔设计的IE7.0就不会支持中文域名了,至此,所有浏览器均支持中文域名。从仅支持英文域名到支持中文域名,IE浏览器的功能改进,也彰显了中文域名前景光明的市场。显然,个别资深人士说“.中国”域名使用太麻烦摆明是鸡蛋缝里挑骨头。

  2、用“.中国”域名切换输入法麻烦?

  
众所周知,操作系统默认的输入法是英文输入法,要想访问“.中国”域名,必须切换输入法。于是乎,一些资深人士又感叹,访问“.中国”域名时,输入“.”需要用英文输入法,而输入“中国”二字需要拼音,来回切换,太麻烦。

  看到这一理由,笔者真的无语了。据了解,如果要访问“长城.中国”这一域名,输入“长城。中国”也可以访问,与访问“长城.中国”一样,简单说,英文字符“.”和中文句号“。”在浏览器眼中都是一样的,可以直接解析。另外,使用诸如搜狗或谷歌这样的输入法,不用切换也能打出“长城。中国”域名。资深人士以切换输入法麻烦为由,强调“.中国”域名不会普及,实在牵强。

  3、“.中国”域名不方便老外使用?

  
一直以来,从操作系统,到程序代码,再到域名,IT世界一直被英文所主宰。如今,“.中国”域名获得了ICCANN组织的批准,即将进入互联网世界,这本应该是值得中国人庆祝的一件事情。可是,一些IT资深人士却称,“.中国”域名会不方便老外的使用,因为老外不懂中文。

  为了与国际接轨,为了学习国外的领先技术和文化,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英语,目的是为了能够看懂域名,学会使用比尔大叔的操作系统,学会看程序代码。对于不懂英文的中国人而言,中国人克服了困难使用英文域名。时下,中国人有了自己的“.中国”域名,为何不能挺起腰杆让外国人学中文呢?中国人能够学英文,外国人为何不能学中文?一味牵就外国人,用意何在?

  看了笔者陈述的理由,相信各位读者对于“.中国”域名会有一个非常客观的认识。在问鼎IT标准的道路上,TD在努力,UOF文档标准也在努力。在“.中国”域名冲出外国人标准重围的今天,“.中国”域名能否让中国IT圈子的人,以及所有的中国人不再崇洋媚外呢?现在,中国人不缺技术了,缺的是自信,缺的是霸气和眼光。未来,如果中国人仍然对自己推出的东西一味抱怨,中国何时能够走向世界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