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手机国产品牌消失 |
分类: IT乱弹 |
一个品牌的消失,说白了就是被市场淘汰。而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国产手机发力国内市场,业绩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市场份额也有小幅提升。这种情况下,国产手机怎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呢?
众所周知,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有了一定的提升。然而,国产手机品牌在市场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却隐藏着更多的危机。对于一个手机品牌而言,竞争力尤为重要,这是一个手机品牌在市场屹立不倒的必备条件。而再看国内众多的手机品牌,有多少国产手机品牌具有坚不可摧的竞争力呢?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国产手机在业绩上的确取得了重大突破,可这并不代表国产手机品牌的竞争力也随之提高。
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国产手机品牌苦苦思索,寻找制衡国外手机品牌的良方。一味追求市场份额,也让国产手机陷入了一个盲目“跟风”的怪圈。从国内手机品牌的产品可以看出,其外形与国外手机品牌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凭借相似的外观和超低的价格,国产手机品牌从国外手机品牌的层层封锁中杀出一条血路。随后,国外手机品牌也在发力低价手机市场,国产手机品牌与国外手机品牌的激烈竞争再次打响。
在手机市场中,国产手机品牌虽然处于劣势,但并不意味着无法突围。凭借低价,国产手机品牌已经从国外手机品牌的包围中跳出来,这是一个进步。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国产手机品牌并没有总结这次成功突围的经验。国产手机品牌市场份额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低价,而这正是对国内手机市场需求的准确理解而来。除了低价之外,国内手机用户还有着更详细的需求,这也是手机品牌的商机,而这一商机,国产手机厂商并没有好好把握。最近,手机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专门针对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设计生产的手机,十分走俏。而此时,国产手机品牌还在缠绵于与国外手机品牌的低价竞争战中。
市场的需求,就是商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手机的需求也在细分,手机功能可用性差也成为制约手机发展的一个瓶颈。正如PC市场DIY市场的红火一样,手机用户也希望可以自由选择手机的颜色、外形及其内置的细化功能。手机的可用性技术就成为移动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手机可用性研究就是以用户为核心的方案,对用户进行研究以及对手机进行可用性测试。用户研究是心理学专家和手机生产商虚拟手机用户的日常行为,用户对手机外形的偏好以及对手机内部功能需求的一种研究。对于市场的这一需求,国外手机品牌已经意识到这一商机,而国产手机品牌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更没有制订相应的策略。
一味跟在国外手机品牌的屁股后面跑,国产手机品牌很难培养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没有市场竞争力,被市场淘汰亦是必然。一旦某个国产手机品牌被市场淘汰了,还会存在吗?更重要的是,目前手机市场的供需严重脱节,年产5亿手机终端,其销售量仅有1亿,这种情况下,没有市场竞争力的手机品牌更难生存。正因于此,英国路透社才会有“35个中国手机品牌面临消失的危险”的结论。
未来,如果国产手机品牌仍然一味盲目的跟风,不注重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部分国产手机品牌就真的要消失了,因为市场是无情的。为此,国产手机品牌还需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要让路透社的结论变成现实。
申明:本文为比特网专稿,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