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姑幕辨》《阳都辨》(明·公鼐)

(2022-03-14 09:38:50)
分类: 学术争鸣
                                                               《姑幕辨》      
          
         姑幕古商侯国,汉置姑幕县为都尉治,或曰薄姑,莽时曰季睦。《晋书》、《通典》、《十道记》、章怀太子俱以姑幕为薄姑,而实非也。薄姑乃古爽鸠氏之地。太公封于营邱,初得临淄以东。成王时,薄姑与四国作乱,成王灭之。以益太公地,六世胡公徙居之,于是薄姑为齐郡邑。《括地志》曰:“薄姑城在博昌县东北六十里。”《路史》曰:“在临淄西北五十里,今博兴县北十五里有薄姑城是也。”《齐乘》曰:“姑幕在莒县东北百六十里。”故城当在密州。魏收《地形志》、《博物志》皆曰:“姑幕有公冶长墓。”《寰宇记》谓:“长墓在密州西北五十里。”则姑幕为在密州者似矣。按《春秋》:“昭公五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杜预曰:“姑幕县东北有兹亭。夫莒子国方六七十里止耳,岂能履及临淄以西之地,即密州亦非所宜有也。”《水经注》引“京相璠曰:‘琅琊姑幕县南四十里员亭,故鲁郓邑。’”《郡国志》“东莞有郓亭,而后齐时尝并姑幕入东莞”,则知姑幕即东莞之境。密州去东莞二百余里,安得有四十里之郓亭乎?则以姑幕为在密州者亦非也。《后汉书 · 刘盆子传》载:“莒人逢安等起兵,从樊崇攻莒不下,转掠至姑幕,遂北入青州。”据文,自莒而姑幕,自姑幕而青州,正与今壤地道里合,故并取之以为证。

按:姑幕亦非沂地。按《郡志 · 形胜》,沂水曰“东莞名区”,莒州曰“姑幕遗封”,则姑幕之非沂境较然。宗伯此论,谓“姑幕非薄姑”,则可谓“姑幕即东莞之境”,似犹待辨。其论在《郡志》之前,备存一说。
(清道光《沂水县志》)

注:
1、公鼐:(1558~1626)字孝与,号周庭,山东蒙阴(今山东临沂市蒙阴县)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国子监司业、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国子监祭酒。光宗崩,熹宗立,擢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詹事、两朝实录副总裁。仵魏忠贤,引疾归。天启五年,坐李三才事,“追论鼐与三才有姻”,削籍。天启六年,卒于里。崇祯年间,追封礼部尚书,谥“文介”。
2、唐初分全国为十道,记十道地理之书为《十道记》。
3、章怀太子即李贤,字明允,为唐高宗之六子。曾招集当时学者张大安等注《后汉书》,章怀为其谥号。
4、《括地志》:为唐代萧德言、顾胤等所撰。
5、《路史》:书名,多记上古之事,宋罗泌撰。
6、《博物志》:笔记,西晋张华撰十卷。多取材于古书,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及古代琐闻杂事,也宣扬神仙方术。
7、公冶长,春秋齐国人。孔子弟子,能通鸟语。
8、《寰宇记》:亦称《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撰。
9、《郡国志》:为《后汉书》之地理篇。
10、刘盆子,泰山式县(在今山东泰安附近)人,为西汉城阳景王章之后。公元25年,赤眉农民起义军拥立其为帝,号建世。后降汉光武帝。
11、遗封:即旧有地域。
12、明、清时代,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礼部侍郎为少宗伯。此处为尊称公鼐。

                                                               《阳都辨》  
                          
         《汉书 · 郡国志》:“阳都属城阳国”,应邵曰:“齐人迁阳”,故阳国是。后汉及晋属琅琊,自是以后不见其名。故世远迹灭,无所考证,范蔚宗书《明帝纪》:“十五年征东平王苍会阳都。”章怀注曰:“阳都故城在沂州沂水县南。”于钦作《齐乘》列记古郡邑城郭之迹,独不著阳都所在,岂以无所考证致然欤?按《水经注》:“沂水经东安县故城东,又南,桑泉水及巨围、堂阜诸水入之。”此即今所谓汶河。又南,东卢州水注之,水出鹿岭山,东南流,左则二川臻凑,右则诸葛泉源澌奔乱流,经城阳卢县,故盖县之卢上里也,今卢阳社地是。沂水又南经阳都县故城,县故阳国,齐利其地而迁之者也。沂水又南与蒙山水合,水出蒙山之阴,即今蒙山之地,在卢山正南,东流经阳都县南注沂。今考县里社之名,蒙山以东、葛沟以北皆县界也,水出蒙山之阴,已在蒙山北境,而日东经阳都县南,则阳都犹在蒙山之北可知也。诸葛孔明琅琊阳都人,后世求阳都而不得,遂以沂州为孔明故里,然沂州乃临沂非阳都也。以章怀注证之,则葛沟之间其即阳都故墟乎?《齐乘》亦称:“沂水南经诸葛城,至沂州城尚远。”而今葛沟在两界之间,且诸葛之名非无因而起也,故知阳都在县境内无疑。
(清道光《沂水县志》)


注:
范蔚宗:即范晔,南朝宋史学家。官至尚书吏部郎,著《后汉书》,成纪传八十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