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人血泪斑斑、千呼万唤的异地高考,这次新高考方案一字未提及。虽然异地高考和此次新高考方案不属于同一个逻辑,但作为未来高考方向,没有异地高考的解决方式,无疑是让人失望的。
吊诡的是,此次新高考方案提及了转学籍,称学生跨省(区、市)转学时,应由转出地省级主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接受学生的省(区、市)对用于高校招生录取使用的科目等级成绩进行具体转换确定。但一字没提异地高考。毋庸置疑的是,新高考改革方案地方色彩越来越浓,使高中阶段教育必须在高考地进行。
异地高考主要矛盾在北上广三地。北京规定在京参加高职的学生父母有北京市的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有合法稳定住所、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不含补缴)的。仅限高职。
上海规定,进城务工人员符合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达到一定积分的,其子女可在上海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其子女在上海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上海市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在广东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我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中考并在父母就业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的,可参加高考与我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由此可以看出,没有全面放开异地高考的地区只有北京。
那么,为什么新高考方案一字没提及异地高考?理由有三个,第一,异地高考已经全面放开,无须再提及,北京是否全面放开,是北京的地方政策,教育部不会单独把北京异地高考列入新高考方案;第二,已经准备充分,择机公布;第三,没有准备好,北京全面放开异地高考遥遥无期。
解决异地高考,非教育部力所能及,这牵涉到根深蒂固的户籍制度,教育是寄生在户籍制度上最大的福利,而高考问题无疑是这个福利最核心的。北京是全国权贵集中之地,一旦放开异地高考,首先他们的利益就会受损.
北京放开异地高考就为什么那么难?一般示范高中的一本率达到50%,一流示范高中一本率高达90%。首要的原因就是北京考生基数少,录取率高。也就是说,被优质大学录取的难度系数小。如果北京的211、985高校的录取计划减少在北京投放,调到山东、河南、安徽、黑龙江等考生基数大的地区,使北京的高考录取率和全国大致持平,难度系数大致相等,全国考生为什么会舍近求远跑到北京参加高考?这个事情以前有大学做过,为什么不能当做硬性规定推广?
大智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