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破异
当我们用文字表达“任何”时,文字的意义是对“本质”叙述,文字与本质动态的表达过程,荒诞呈现了,本质是“无”的,文字如何叙述“无”呢。文字一旦出现,那么文字的对象化“本质”就“无”了。这个过程就是我所指称的“破异”,“破异”能解释文字所有虚假和本质的虚无。
海德格尔说:“当我们用理性手段以波长的计算来分析它(大地)时,它已经远逝了”,“只有当它尚未被揭示、未被解释之际,它才显示自身”“只有当大地作为本质上不可展开的东西被保持和保护之际,……大地才敞开地澄亮了,才作为大地本身而显现出来”(大智若注:海德格尔《林中路》和《诗.语言.思》,两处译文不一致,我综合了一下)。
任何文字都试图叙述本质,唯独本质不叙述本质,文字叙述的本质是无的,我对本质的怀疑是从文字的怀疑开始的,文字表达的范畴是确定的,但不能证明真。当我们看到“衣服”,什么是本质?布是本质?那么布从何而来?棉从何而来?种子从何而来?大地为什么容纳种子?……给我任何一个关于本质的叙述都是虚假的。遮寒是本质和色彩是本质更是无法对文字的表达做出承诺。
当文字出现的时候,就是对对象的“破异”,对象还原图像或者一个静止的现象,我和对象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两个未被意识到的死东西。如同海德格尔所说,波长的计算来分析它(大地)时,它已经远逝了,海德格尔并不是对文字进行怀疑,而是艺术作品的存在显身追问,就是这个追问过程恰恰显身了文字叙述对象本质的虚假过程。
本质是无,对立面本质是真,本质是真是道德判断,逻辑上本质为真的真为无。
当我们用文字叙述对象的时候,对象原始状态到底是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