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无礼书评文化了 |
喧哗与骚动
我一直不以为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震撼的程度会高于《我弥留之际》,不管是叙述的结构还是意识流。但《喧哗与骚动》江湖地位远高于《我弥留之际》,我就觉得莫名其妙。
找啊找,其实找个理由并不牵强。
福克纳善于设置迷宫,但福克纳和卡夫卡、加缪不同,福克纳经典的意识流并不是不可解,如果找到一个符号,就可以进入福克纳的叙述。阅读《喧哗与骚动》如果不用心,肯定是旋晕。福克纳用三个仆人代表三个不同的时代,如果没有详尽的注释,是无法阅读《喧哗与骚动》的,大段大段没有标点符号的内心独白,一个段落的独白总是发生在不同时代的事件,总是很唐突出现只有福克纳本人才知道的人物。正是晦涩难懂造就了《喧哗与骚动》的地位。
我一直以为那个被人骂到坟墓的尖酸刻薄冷酷的杰生是福克纳言说的符号,杰生是福克纳视看世界的方式,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的来解释,那就是,福克纳表达的就是人本恶!福克纳说,批判是因为热爱。
忍冬花是什么花我不太清楚,可忍冬花总是与性同时出现,混杂着乱伦和死亡的气息。
我一直怀疑福克纳是犬儒主义者,通过昆丁和父亲的对话,我嗅到犬儒的味道,“这个战场不过向人显示了他自己的愚蠢与失望,而胜利,也仅仅是哲人与傻子的一种幻想”,福克纳是不可能与昆丁划清界限的。
刚看看书,胡乱写了一个,算是新年第一博。
刚看看书,胡乱写了一个,算是新年第一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