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光,冬天的故事

(2013-12-21 21:20:19)
标签:

侯麦

绿光

冬天的故事

分类: 咖啡时光
绿光,冬天的故事

忽然怀念起大学生活来,当此时节,应是树木凋零,寒风凌冽的时候,夜里独自从图书馆出来,一路盯着发黄的孤独路灯,呼吸着冷冽的空气,寒冷而寂寞,也寂寞而寒冷。早上睡个懒觉起床,发会儿呆,窝在暖暖的宿舍,不想去上课的话,就泡杯咖啡,听听音乐,或看部电影,或打开本书安静的读下去,或随便写点什么,如值下雪,就更是一番滋味……

想来那样悠闲而寂寞的时光,是再也难有了。

生活真是个悖论,当年有那么多时间,都苦于找电影看,如今电影有了,时间却没了。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卡尔维诺这句话,总让人无限遐想。照我说,如果在冬夜,最好的就是看一部侯麦的电影吧,躺在被窝里看最好。舒缓的节奏,细微的波澜,让你有所思,但无需严肃,有所感,亦不伤神。这倒不是说侯麦的电影就不够深刻,严格来说,像《冬天的故事》《绿光》这样的影片,涉及的话题都很微妙,如果单独拿出来讨论,都可以写成专著,导演也完全可以将张力提升,拍得更具戏剧性,但侯麦毕竟是侯麦,将冲突尽量淡化,话题也只是点到为止,避免说教,这样总体上显得温和,颇有夫子眼中谦谦君子的味道。

使我好奇的是《绿光》和《冬天的故事》中的女主角,总的来说,她们独立、寡言、喜爱自然、远离人群、内心丰富而敏感,然后是孤独,对现状不满意,却又不知怎样去改变,于是只能寄望于生活的奇迹。等待,在《绿光》中是等待未知的那个人出现,在《冬天的故事》中是等待失去的那个人出现,她们坚信,那个人一定会出现,或者即使不出现,一直等待下去也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绝不妥协。电影中,她们等待的那个人最后都出现了,没有变成戈多,而现实中,也许更多的是另一种可能。不知为何,电影的这种浪漫色彩,让我觉得侯麦一定是信神的,因为只有神才能给人这种坚定和勇气,虽然片中的女主角都坚称自己不信神,实际上对超自然的力量都有着某种程度的执着。


绿光,冬天的故事

而男人们呢,似乎永远也无法理解女人,这种性别的鸿沟,体现在每一次的交谈,每一次的冲突碰撞,这一秒钟你还觉得对她了如指掌,下一秒钟就会发现对她完全陌生。也许因为男人本质上是简单的,最复杂也只是个微分方程,只要够聪明,花点时间都可以解出来,而当男人企图用这种理性来理解女性时,便往往莫名其妙,因为女性在本质上是非理性的,是 chaos,一丁点扰动都会产生完全意料不到的结果,这就是天然的鸿沟吧。

从这种角度来说,每个女人都是神秘的,不知道侯麦是否也这样认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李鸿章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