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三)
| 分类: 幽窗小语 |
谁能想得到吗,我浪费了那么多年,甚至恨不能去死,却把我一生中最真挚的爱情给了一个我不喜欢、不合我口味的女人!
贡布雷
有些事情是很微妙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自打第一次接触这部小说起就长久驻留在脑海不肯退去的文字里的贡布雷,那股从字里行间不断散发出来四处弥漫却又无迹可寻的高浓度醚味,那泛着金色光晕的逡游、沉醉、迷恋与神伤,最后却在偶然联想起的画作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房子,安顿下来。那是读完“斯万的爱情”章节后的第二天早晨,在去往公司的路上,天朦朦的,人也朦朦的,下车的瞬间,一副卢梭的画作突然映入脑海,只是很简单很普通的一幅作品,却刹那间向我打开了一条神秘小径,仿佛有个人在耳边轻声对我说:喏,就是这里。
现实中的贡布雷,我想不会真的有那么美丽,甚至可能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一如普鲁斯特的童年,实在来说,挺无趣的:优裕的生活环境,正统的家庭教育,成天所做的事情无非就是读书、散步之类,和许多人的童年相比,既单调又乏味。如果有什么特别的话,那也就是因为长期孤独和父母影响而形成的奇怪的神经质。是,贡布雷是普通的,普鲁斯特的童年也是普通的,正是这样的普通,使文字得以舍弃多余的修饰与排场,倾注所有的深情与眷恋去抚摸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地点。而在回忆的体温里,在浪涌般的絮语中,童年时代走过的每一条路,亲近过的每一丛花,熟悉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房间,每一个声音,都打上了柔和的灯光,染上了紫罗兰的色彩,那股赤子的温情,实在是谁都无法抗拒呀!
斯万的爱情
整个第一卷,花了三分之二的笔墨写斯万的爱情,在我看来是很奇怪的,因为这段爱情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也让人感觉不到美,其发展与结局更是俗气,虽然它完整而精确地再现了一个男人在爱情中的心路历程,甚至可能也包含了作者本人某些情感的影射,虽然年轻的小斯万和恋爱中的斯万都很可爱,虽然它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但它的可悲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毫无悬念,阅读的过程就只是在等待那个结局的到来。如此浓重的笔墨如果只是为了再现当年的那些贵族沙龙,再现当年各种不同阶层典型代表的言行举止,就未免显得有些夸张了,到底其中隐藏了哪些部分或哪些秘密呢?普鲁斯特不会就为了讲述一段俗气而可悲的爱情故事吧?
凡特伊小调
斯万的爱情,是从修饰开始的,在还没有真正爱上奥黛特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修饰自己的爱情,从波提切利的画作,从自己的假想,各种想象,不断地加以修饰。既然斯万自认为是一个有修养的高尚人士,那他就不得不让奥黛特也成为一个这样的人,至少在他自己心里是这么一个人,这样才配得上他真挚而高贵的爱情,任何可能造成瑕疵的破绽,他都选择视而不见,这样他的爱情(至少在他自己这一面来说)就永远保持着纯洁……虽然有些可笑与可悲,然而当斯万那么认真的去付出并体验到其中滋味的时候,我们即使作为一个旁观者,也不免为他惋惜乃至动容呀!从一段旋律开始,并以这段旋律结束,这便是斯万的爱情,他一个人的爱情,又或者也是普鲁斯特的爱情?不知道这段凡特伊小调,到底是一段什么样的旋律,如此的让普鲁斯特一再大写特写。而我记忆中最神伤的小调,啊,那是《红猪》原声带里47秒的一段小提琴和钢琴的协奏,每一次听,都让人那么无法自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