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续话

标签:
张中行 |
分类: 幽窗小语 |
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百事俱抛。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谁似我,这有名无实,饭桶脓包。
偶然弄些蹊跷。像博学多闻见解超。笑左翻右找,东拼西凑,繁繁琐琐,絮絮叨叨。那样文章,人人会作,惭愧篇篇稿费高。从此后,定收摊歇业,再不胡抄。
《负暄琐话》读来不像琐话,《负暄续话》读来倒是名副其实的琐话,不仅琐,话也要多出不少。用张老自己的话说:“《琐话》大致是以外寓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续话》则思绪和情绪直接出面。就文而论,温柔敦厚的诗教,总是退步了。”这一半是自谦,一半也是实情,但我仍是喜欢,相比《琐话》多少有点肃然起敬的受教,阅读《续话》像是聆听一位老者拉家常,就是絮叨些,零碎些,也有味,不时还会生出些感慨。对世事、人生,到底还是老者知道的透彻,难得能这样诚实委婉的道出来,就当是再做一回小学生,又有何妨?
其实拉家常,未必是敷衍,在我看来,反而是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思绪和感触,更能触及一些生之根本。因人大凡谈到自己,说开了去,总会碰到一些根本问题,如书中《机遇》、《难得糊涂》、《无题》等篇目,照旧都是些人生解不开的结,如何面对,却因人而异,有时听听一家之言,也未尝不是一种宽慰。说白了,对于人,人的一生,究竟是怎么回事,不想则已,一想,总不免生出些惆怅或悲戚,古往,今来,大抵如此。虽则在今天,“活在当下”、“及时行乐”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谈这些只能划归到不入流的少数派,好在如今少数派不用再承担性命风险,也就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读圣贤书,闻窗外事,张中行无疑前者做的多一点,后者做的少一点,少不是就没有,只是可能圣贤书读的一多,乐在其中,偶尔闻一闻窗外事,就多半是不忍卒听的那一类,于是常发“思古之幽情”,这可能也是受了苦雨斋的影响。顺着这“思古之幽情”一路读下来,左有孔孟之道,右有逍遥之意,是出亦难,入亦难,难在出入之间。好在仍有我佛慈悲,于可怜亦可笑之处,不惊亦不诧,处之泰然。启功谓之哲人、痴人,倒是贴切,人生而能如此哲且痴,不亦快哉!如我辈红尘中碌碌奔波一世,到头来亦不过一场梦魇,“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思之亦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