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钟

标签:
四分钟 |
分类: 咖啡时光 |
这是一部值得看第二遍的电影,如果我说它比《肖申克的救赎》要好,可能会引起误解,但如果我说它比《肖申克的救赎》、《黑暗中的舞者》以及《钢琴课》都要好,可能又会引起争执。从这样的比较中,至少可以得出关于这部电影的大体轮廓:没错,这是一部以监狱和音乐为背景的影片。
严格来说,这是一部完全关于音乐的电影,不但故事围绕两个音乐天才展开,情节的设置上多次采用了奏鸣曲式,片中随处可见各种关于音乐的暗示,整部影片就如同一首大型交响曲,将故事的背景、人物的命运、情感的波澜统统都包容了进去。我不敢说完全看懂了影片,Chris Kraus 无疑有着深厚的古典乐功底,从莫扎特、贝多芬,到斯特拉文斯基,又融合了爵士乐的一些元素,可以说这是一部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层次观众需求的电影,从最普通的,到最专业的。
虽然影片有些法西斯的气味,情节上的设计痕迹也很明显,但其强烈的震撼力足以弥补一切不足,而且制作精良,是一部难得的佳片,也是近几年我看到的最好的德国影片。看完电影后,我又找来各个版本的莫扎特A大调第11号钢琴奏鸣曲听,但都没有影片中演绎出来的那样感动,这也是第一次我听莫扎特的音乐有种心碎的感觉,当各种屈辱、不公和误解相继袭来的时候,仍然保持对音乐的虔诚和热情,将命运的嘲弄和情感的狂澜都付诸最美妙的音符,变换的力度和节奏,每一次A大调出现,都如此令人揪心。而最后歇斯底里的反抗,除了让人瞠目结舌,留下的则是永远难忘的四分钟记忆。
一个因为战争而耽误的音乐天才,另一个因为家庭而耽误的音乐天才,在一所监狱中相逢,在音乐中找到共鸣,也在音乐中各自找到自己,发现自己。命运,那最强劲有力的部分,无疑是贝多芬式的;虔诚,那最温柔细腻的部分,无疑又是莫扎特式的;自由、反抗,以及相互交错的情感纠葛,将影片的空间拓展的十分开阔,张弛有度,与其说 Chris Kraus 复现了古典的魅力,不如说,他重新发现了古典的力量!
花絮:
片中的钢琴独奏是演员汉娜.赫斯普朗亲自演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