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幽窗小语 |
我的大学,呆过最多的地方,除了宿舍和课堂,剩下的大概就是图书馆。我从不上自习室,这点曾经让很多同学觉得奇怪,倒不是我不想上自习,我只是讨厌占座,也讨厌一走进自习室就看到桌上摆满着一排排的书,却没有几个人,从某个空缺处找个位置坐下来自习,在我一直都难以接受,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去的晚吧,总之不喜欢自习室的气氛是真。大学上自习室的次数,加起来可能都不到两位数。自习的时候,要么在宿舍,要么就去图书馆,后来宿舍里不能够了,就只能去图书馆,特别是每当快期末考试的时候,去图书馆就更加频繁,有时就整天整天的呆在图书馆。印象最深的是大二下学期期末考电路、概率时,几乎看遍了所有相关方面的参考书。如果说自己大学还学了点知识的话,我想有大半便是在图书馆完成的,这话并不过分,可能这大半,有七分吧。
我去图书馆一般都是北馆四层,不让带书进,大概因为这点让很多想去自习的同学都放弃了,对我的影响却不大,带上一个笔记本和简单的文具,在我就足够了,复习也好,阅读也好,我喜欢一边看书,一边记点什么。这种学习方式对我来说效率是很高的,一本专业书一天基本就能大致学完,一本20万字左右的散文或小说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也基本能读完。虽然有时位置也紧张,但每个人的桌前都是整齐的,来图书馆的人也基本有着相同的安静与专注,是我喜欢的气氛。
我喜欢下午四点过后阳光射进图书馆的感觉,有时便会放下手中的书,看那光线造成的投影,秋天的时候,这投影和周围的静谧互相映衬,很温馨,也很诗意,这时候,我才会留意周围人的面庞。如果碰巧在读的是一本小说,甚至会展开一些浪漫想象,心里暗自高兴。大四上学期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调整后,下午和晚上连在了一起,我有时便一直看书到晚上闭馆再回去吃东西。闭馆前照例会有一段音乐,换过几次,最近的一次是大四上学期才有的,很好听,每次听到,都有着莫名的感动,却一直不知道曲名,也不知道是谁作曲。
至于说借书,我就有点贪心,大学四年里,我的借书证账号里基本都是满的,本科时只能借5本书,研究生能借10本了,每次账号还是满的。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找书,平均一周要找一次吧,有时就为了看看有什么书,这和有些人喜欢逛步行街的心理差不多,除去那些带有目的性的阅读,很多时候也是随便翻翻觉得可看就借了,回来认真读完的也不多,不同的可能是我这没有赔,只有赚。至于大学期间到底读了多少书,又有多少是认真读过的,就记不清了,只是对于图书馆三层的每个角落,我几乎都扫过一遍。我还记得大一第一次去图书馆借书时的茫然,那么多书,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于是经常就只是逛,渐渐也就逛熟了,知道都有些什么书,怎么分的类,要借的话去哪里找,现在借书就很快了。
大学期间,借书证丢过两次,最初编号是BY00033472,后来变成了BY20033472。
图书馆的藏书设置,也有过两次大的变动,第一次是大二的时候将文艺类的书单独摆放到一层的文艺借书处。第二次是前几天的事,将开架东和开架西的书互相换了一个位置,原因我猜不到,前天借书的时候,因为不习惯还搞错了好几次。
和室友聊天的时候说到,大学四年,我的变化是最小的,这点我承认,可能以后变化也不会很大吧。其实我是较早就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一个小世界,那里有我的喜爱与憎恶,有我的快乐与悲伤,有我的原则与标准,很难被外界影响。这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也与我的阅读兴趣有关。至于阅读的动机,以前多是觉得必要,现在觉得,还是必要。可能因为我是慢热的人吧,喜欢长久一点的东西,唯有阅读,能让我感受到长久的东西。
多年后,还会再度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吧,其实好简单:宿舍、图书馆、餐厅。
恋慕 --喜多郎《古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