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谅解

(2006-09-14 16:46:50)
分类: 有时感伤
谅解
 

北洋书院在我眼里一直是未完工的建筑,从它落成的那天起,就觉得突兀,和周围显得格格不入。整个书院像是一个巨大的方盒子,周围开凿了一些透气的孔,灰色基调没有任何修饰和掩盖,阔大的耸立着,固执得很原始。即使中央的水池里养了很多鱼,也没有改变我对它粗糙的不满。我没有想到,最后竟然因为一块石头原谅了它。

 

前天骑车经过书院后门的时候,见到一块倔强的石头,虽然以前无数次经过这块石头,但这次才知道它有一个名字:独乐石。在青年湖旁边,这块两米多高的石头奇怪的树立在那个角落有了一年多,周围是经过修整的路面和人造的草树,同样显得格格不入。可是这个名字却让我产生了一份敬意。其实北洋书院还有另一个名字: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我一直喜欢称其为“北洋书院”,多少有点回避的味道,在这样一所工科大学,建这样的研究院本身就有点怪怪的。我记得书院落成后不久邀请了不少文艺界人士来活动,其中就有一场莫言和余华的讲座。说实话,在这里很少人知道余华,更不要说莫言,我去听了那场讲座,也第一次见到了余华,他倒还半开玩笑半顺人情,莫言却是真的有点委屈。上半年举办的一次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展,我也总觉得有点附庸风雅的味道,尽管这不是主办方的意愿,然而每天人山人海排两三个小时的队买票,进去走一遍就出来,又能看出什么呢?

 

这样一个研究院,在我看来是有些不协调的,尽管这所大学本身很低调。就像在工科院校开设人文社科学院在我看来很扯淡一样,综合性大学本身就扯淡。把自己的优势项目做好做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还非要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和在一起,“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听起来就像一个笑话。说这些并非出于自身的不满,这就像一个老实惯了的孩子,突然骂起街来,就极具戏剧性。

 

然而终究还是怀着不太情愿的姿态原谅了这里的一切,有人说是日久生情,如果真是这样倒也好了,四年来这种冲突不断萦绕着我,迫使我在这种自我认同中逃离。这种谅解,显然像是自我安慰。一个人对周围一切的宽容,似乎也只是因为自身的敏感与脆弱,身边的人都怡然自得的过着不需要认同也不需要理解的生活,他们比我要轻松快乐得多。

 

The homecoming --Lake Of Tear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唯一
后一篇:风柜来的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