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拉快跑

(2006-09-05 10:56:12)
分类: 咖啡时光
罗拉快跑
 

《罗拉快跑》是我看完想鼓掌的电影,我想鼓掌的理由如下:(1)整部影片不到80分钟;(280分钟内将同一个故事讲了三遍;(3)每一遍都比我想的要高明许多。这样一部电影出现在1998年的德国,让我很惊奇,但是很高兴,因为导演汤姆-提威克在教我拍电影,拍一部故事片。不管教的怎样,我觉得很受用,至少我没有被故事欺骗的感觉,因为这次,我也是故事的参与者。

 

“球是圆的,游戏只有90分钟,其它一切纯属理论,开始吧!”

 

故事是这样的:罗拉的男友曼尼在一次毒品交易中出了差错,居然在地铁里将交易后的十万马克丟了,二十分钟后就要向老板交差,没有十万马克,曼尼必死无疑,于是曼尼向罗拉求助,如果罗拉不能在二十分钟内弄到十万马克,曼尼只能选择抢劫。罗拉能否解救曼尼的困境?

 

这是个很老套的故事,提出问题,设置障碍,解决问题。现在我们就从这个老套的故事开始,还用老套的方法,看能不能拍出一部新电影。

 

我们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故事说清楚,同时显得有趣。

 

一、 交待背景


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为避免啰嗦,我们可以用录像带快速回放。
罗拉是谁?故事结束,罗拉就成了“罗拉”,所以这可以省去。
故事发生在现在的德国。
还没有其它问题?没有的话,我们可以开始解决问题了。

 

二、解决问题


第一步:确定目标,让观众先有个头绪。二十分钟内,上哪能弄到十万马克?罗拉需要思考,时间很短,我们可以用快照实现,老爸,老爸,只有老爸。目标确定,我们的罗拉接下来就是去老爸那里弄十万马克。

罗拉出发了,我们只有二十分钟时间,怎样表现出这二十分钟?最简单的是拍摄罗拉在跑的画面,但是这样显得单调。还可以做什么?拍摄时钟?太老套。时钟应该在关键时刻才能出现,比如时间就要到了,或者主人公自己在看表。拍摄回忆?这样可以转移观众的视线,但这又是陈词滥调,实在乏味。拍摄行人是个不错的想法,既不显得突兀又能引起故事的其它可能。拍什么人?这是个问题。推婴车的妇人,普通而可信,自然,好。还有呢?骑自行车的小伙,这很重要,因为观众马上就会问:罗拉干嘛不骑车或是开车?我们遇到的小伙子刚好要向罗拉卖车,罗拉不买,这就说明罗拉不需要车,罗拉抄的近路。拍这些显得乏味,怎样显得有趣?我们可以将视角转向行人,不能光出现他们没他们的事啊!将行人接下来发生的事做个快照,这真是个天才般的想法。将一个人的一生用一连串的照片来显示,既有说服力,又隐含着深刻的思考,还节省了时间。流浪汉,捡了那十万马克的流浪汉。差点撞上罗拉的梅耶,接下来和另一辆车撞上了。这样一来,戏剧性的元素就都有了,我们的故事显得很充实,罗拉可以见老爸了。

第二步:制造第一次高潮。此时老爸在做什么?我们可以设想,老爸正和情妇讨论重大问题,关系到老爸要不要离婚的重要决定,这样一来,罗拉的出现就有无数种可能了,我们就等着一场好戏吧!当然,我们得先将这段戏在罗拉到来之前做好铺垫。罗拉继续跑,并且又遇到两个人,门卫和老爸的部下。


门开了,老爸和情妇的谈话已经结束,冲突没有正面发生。罗拉要钱,十万马克,老爸不给!不但不给,还一反常态,将罗拉赶出银行,不认她这个女儿,做出了他一直难以作出的决定!罗拉失败了,而且是出乎意料的失败了。

第三步:制造第二次高潮。观众在等待,罗拉该怎么办?现在只剩下五分钟,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阻止曼尼的抢劫。这一段路上,罗拉遇到一辆救护车,和一行搬着玻璃过马路的工人。果然不出所料,罗拉没有赶在曼尼打劫之前到达,此时,抢劫已经开始。接下来的故事就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出现保安,罗拉不得不参与打劫,成功后双双逃命,遇到警察的包围。

第四步:结局。故事发生到这里,不得不作出选择,是束手就擒?还是双双毙命?还是出现新的专机?观众期待的当然是转机!因为前两者都意味着故事的结束,而现在影片才进行了30分钟。但是影片在这时开了个玩笑,罗拉被失手的警察击中,当即毙命。我们的主人公死了,临死前想起和曼尼的一次重要谈话,那次她问了一个所有女人都会问的愚蠢问题:曼尼,你爱我吗?曼尼的回答让她不太满意。

 

三、真正的电影


观众纳闷的时候,也就是电影真正开始的时候。这便是罗拉第二次出发,我们的主人公不愿意就这样结束故事!重来是观众万万没有想到的,在这一刻,电影具有了另一层含意。既然是在编故事,为什么不允许另一种可能?我们的第一次设想就完全可靠吗?如果罗拉跑得再快几秒,或再慢几秒,故事有什么不同?观众自己也可以想象,故事是编剧构想的,但怎样进行我们都可以构想。不过是故事,不过是游戏,为什么观众总要处于被动?

我们可以这样来,所有的情节都可以重拍。行人的快照,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景象;罗拉赶在老爸的谈话结束前,于是发生了冲突,罗拉一气之下打劫了老爸,又戏剧性地得以逃脱;罗拉赶在曼尼打劫之前到达,可是因为罗拉想搭乘那辆救护车,和司机聊了几句,结果救护车撞到玻璃,司机慌乱中开车很快,最后又将曼尼撞死。曼尼临死前,也想起和罗拉的一次重要谈话,那次他问了一个所有男人都问的愚蠢问题:罗拉,如果我死了,你怎么办?罗拉的回答也没有让他满意。

我们还可以这样来,所有的行人我们也可以串起来。骑自行车的小伙子、流浪汉、保安、梅耶、救护车。罗拉赶在老爸出去后,没有见到老爸,却在赌场奇迹般的赢了十万马克;小伙子将自行车卖给流浪汉;曼尼遇到了流浪汉,并夺回了自己的十万马克;罗拉强行搭上了救护车,并奇迹般的救了心脏病突发的保安。最后罗拉和曼尼都安全,而且手中还多了十万马克。

 

    当写实已经失去力量,当超现实、边缘题材已经失去吸引力,电影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已经被严肃的提出。作为一门艺术,唯有通过不断的突破,才能找到新的起点,《罗拉快跑》的确提供了一种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唯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