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邓华德新疆广汇上海体育 |
分类: CBA |
邓华德RP真海啊,多得用都用不完,多得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一次他被自己都吓了一跳。有一位老教练听说,也直言不敢相信:新疆找邓华德?全中国都知道邓华德……啊!
邓华德自己也不敢相信。他和姚明谈续约,想都没想过要天价,但新疆队决心大,出手狠,给了邓华德一个不能拒绝的理由。
上海队不可能阻止邓华德接受工资暴涨的命运,而且,从前赛季CBA第四,到上赛季第十二,上海队也到了必须做改变的时候。除了找外援的失误,国内年轻球员流失,上海队由坐直梯进前四,到坐直梯出季后赛,有没有邓华德的原因呢?
迄今为止,邓华德在中国的传奇经历——或者说离奇经历——仍然是值得玩味的谜团。国内教练圈普遍认为,邓华德的战术没有神奇之处,但他偏偏入了姚明的法眼。上海队是邓华德不可思议的经历的发端,他先给出联赛第四的成绩单,在郭士强让出国家队帅位时,居然找不到替代者,于是邓华德成为中国男篮主教练。在土耳其世锦赛,中国队以为进16强无望,孰料最后一天“被出线”。亚运会上,连易建联也不打了,但王治郅上演了一出《老男孩》,让中国队惊险地保住了金牌,也保住了邓华德的中国男篮帅位。上赛季上海队滑落到第十二名,邓华德的神奇光环似乎用尽了能量,但新疆队一纸高价合同,再次显示邓华德的RP储备相当充足。
防守反击是邓华德战术的基本特征,但在当今世界篮坛普遍强调“高速度、强对抗”的潮流之下,这并不神奇。邓华德RP好,他的战术思想正好契合中国男篮大中锋影响力下降的现状。但在CBA,邓华德前后两个赛季的巨大反差,说明还有战术外的东西,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那就是邓华德的精神动员能力。在中国篮球圈,邓华德有绰号“邓政委”,因为谁做思想动员工作,效果都不如他,无论在国家队,还是上海队,皆如此。央视体育中心的导演杨波,拍过一部长达二三十集的电视纪录片《赛季》,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仿佛跟着“邓政委”完整经历了他神奇的第一个赛季。在纪录片中,“邓政委”像一个演说家,不仅声情并茂,而且配合表情、手势,以瞪眼、怒吼、粗口甚至砸椅子来鼓动队员的士气。在更衣室,听邓华德一番动员之后,人人仿佛都会跟着他进入一个“气场”,两眼冒火,斗志昂扬,于是赛场上便会有奇迹发生。
但是看了纪录片或者听过他动员的人,回想起来邓华德的那些演说辞,并不觉得有什么神奇。在国家队,他会让你觉得必须非常非常爱国,在上海队,他会让你觉得必须非常非常像男人。他的用词简单,但激情饱满;他适时而出的粗口,显示了战场上男人的粗犷。但这一切如此出自一个中国教练的口,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并不是中国教练不会做精神动员,政治思想工作向来是运动队的传家之宝。然而,搁在眼下这个时代,如果你对运动员动员的时候大讲爱国论,他们会觉得你这个教练夸夸其谈;如果你满嘴粗口,他们会觉得你没有文化没有修养;如果你动不动砸椅子……他们会不会觉得你有病,而且那些个桌椅板凳是不是公物啊?
这就是中国和美国文化上的区别。中国人讲究含蓄,点到为止,美国人非要把那层纸给你捅破,给你讲最简单的道理。其实美国教练也不都是邓华德那种风格:小尼尔森来中国做教练员讲习班,一样擅长动员,但不会像个演说家;多年在世界上做篮球推广的汤姆·麦卡锡(曾在1994年指挥耐克明星队哈达维、莫宁在北京和中国队打过比赛)也擅长动员,但他的特点是亲自示范,细致入微;东莞新世纪的主教练戈尔也非常擅长动员,但他不会把比赛上升到那么高的高度。邓华德让人耳目一新,又似曾相似,他在哪里出现过呢?对,在美国电影里,那些好莱坞的战争大片,里面到处是邓华德式的大兵,那些卖座的大片,结尾都会像《拯救大兵莱恩》那样,展示一下星条旗。
所以,邓华德在中国是不可复制的,不要说中国教练根本不可能,连美国教练也难以做到。这就是邓华德的独特之处,他源源不断的RP正来自于此。但归根结底,邓华德仍然是一个以篮球为生的职业教练,不管他在中国的经历有多么神奇。遇到无法拒绝的诱惑,他照样不会拒绝,不管上海队如何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上海队,第一年他让大家大吃一惊,但他不可能每年都用相同的动员法从队员身上挖掘同等的精神能量。在新疆队,他的办法会起到在上海队第一年相同的效果,再往后,他必须在战术上展示RP储备了。同样的道理,他在中国队第一年让中国队面貌一新,但今年的亚锦赛就是个RP再考验。球迷在网络上流传“RP守衡定律”,邓华德需要做的是:打破这种定律,无论在国家队,还是在新疆队。
希望邓华德接下来的RP像西亚的石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