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会逝去的记忆:我的小学

(2017-08-17 14:56:18)
分类: 文学类文章
不会逝去的记忆:我的小学

王海丰(Marcosir@126.com)

在我漫长的被教育生涯中,小学无疑是最重要的。小学的记忆十分清晰,甚至于比初中、高中还要清晰。但毕竟已经是三十多年的事情,除了重要的事件之外,也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离开家乡很久,即使回去也匆匆而过。记得很多年前听说小学的教学楼成为了危楼,还唏嘘了一阵。那所教学楼承载了我六年的学习时光,他还承载了一种骄傲和自豪。作为一个普通村庄的小学,1980年代竟然有教学楼的存在,甚至于之后的初中,到县城的高中,再也没有教学楼了。作为乡村泥沟沟的孩子而言,在1980年代就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上课,甚至于发现初中、高中都不如我们的小学,那将培养一种怎样的心境。

这几天,听说我们的教学楼已经没了,村里的小学又回到了平房时代,这应该也是几年前的事了。现在在村里上学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曾经在宽敞的楼房中上课,而他们却又回到了平房。不知我们的心境又生出哪些波澜。

清华校长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所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最关键的可能并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其知识和人文的氛围。西南联大办学环境不但恶劣,还可谓颠沛流离,但却可以走出那么多的大师,成就中国学术最辉煌的一段历史。

我的小学,大楼足以令人骄傲,但对于孩子来说,更值得纪念的却是那些老师,以及那些老师带给我们的知识和快乐。

那个年代,县里的师范学校却坐落在我们村里,放到今天可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国外却很常见,如康奈尔、普林斯顿就坐落在小镇上。也许那时城乡的界限没有那么明显,人的流动也是双向的。而我们的小学就是这所师范学校的附属小学,学校之所以有教学楼,也是因为在建师范学校的时候,在旁边配套建了小学。小学楼房的样式和师范学校一样,都是青色的板楼。

各地最好的中小学是什么?大多是师范大学的附属学校,如北师大附小。我们村里的学校可以说是那时全县最好的小学之一,是县里唯一的师范学校的附属小学。我们的老师大多来自这所师范学校,甚至于有些老师在我们小学工作一段时间,还会回到师范学校去教书,可见当时师资力量之强。

相比别的小学,我们学生都有一个幸福的秘密,那就是为期半年的实习。到每年的春季学期,师范学校要毕业的学生们会有很多人来我们学校实习。我们小学每个班都会被分配6-10人的实习老师。他们开始就坐在教室后面听课,下课陪我们玩耍。之后他们会给我们讲1-2个月的课。那些都是20岁左右的刚毕业老师,和大孩子一样。我们将会度过怎样一个让人羡慕的春季学期呢!

最后,每一个六一儿童节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同时,我们也都哭的稀里哗啦的。到每年五月份,实习的老师开始为我们排演节目,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会到师范学校的礼堂去汇演。每一个六一都过得很开心,我们那个乐呀。可惜,六一之后,实习老师们也将离去,我们还会准备一个送别会,在会上老师和学生们都哭作一团。实习老师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师范学校,被分配到各个小学去了。

这是一种学习的经历,也是一种情感的经历。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师范学校搬走了,搬到了大海边的新区。之后,似乎师范这个名字也不吃香了,又成为了外国语学院,现在又成了对外经贸学院。其实,它来自1906年设立的师范传习所,历史的积淀又何其深厚。

如今,原来的那个师范学校在不断发展,可惜,我们的小学却已有些没落。可无论如何,那里有我的童年,曾经在那宽敞的教学楼中上课,曾经在师范学校的礼堂演出,曾经在师范学校的院子里偷桑葚。记忆在两个学校间穿梭,穿起这一切的是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他带了我们五年,如今还在师范学校(对外经贸学院)工作。甚是思念,可却没什么成就可汇报,只有一片惭愧。

小学不再有熟悉的景致,师范学校也已经搬到海边,换了一个又一个名字,可却无法忘记。

那拆除的教学楼,已经融入到血液中,这些都不会逝去。

突然涌现出无数的人和事,似乎要填满那教学楼,那校园。

可惜,这些已不可能在眼前,却又那样清晰。

他们将深深烙印在心中。

 
*********情感与事实的分割线*********

我母校的母校:
1906年,建立师范传习所。
1914年,更名为单级小学教员讲习所。
1915年,更名为抚宁县师范讲习所。
1928年,更名为抚宁县乡村师范学校。
1931年,更名为抚宁县简易师范学校。
1938年,更名为抚宁县初级中学(对上仍称抚宁县简易师范)。
1947年,因战乱解散。
1948年,在牛头崖村复校。
1949年,改称为临抚联立初级师范学校。
1954年,更名为抚宁初级师范学校。
1956年,更名为河北抚宁师范学校。
1958年,更名为秦皇岛市第二师范学校。
1961年,更名为河北抚宁太和寨师范学校。
1962年8月学校停办。
1979年,复校,定名为河北抚宁师范学校,后更名为河北抚宁太和寨师范学校。
1994年,迁至南戴河旅游开发区,更名河北南戴河师范学校。
1997年,更名为河北南戴河外国语师范学校。
2002年,更名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
2007年,更名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2016年,更名为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