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级体系设计及其问题

(2014-04-17 17:29:08)
标签:

岗位设计

岗位评估

职级体系

薪酬体系

财经

分类: 管理类文章
职级体系设计及其问题

作者:王海丰(Marcosir@126.com)

职级体系并非孤立的,职级体系设计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下承接岗位,上连接薪酬。因此,职级体系有着自己的设计规律,由于涉及到薪酬,职级体系也不能自己闷头搞,必须和市场对接。

第一步:岗位设计(定岗)

职级体系是设计的基础是岗位,在设计职级体系之前,必须明确岗位的设置,根据部门的职责和岗位职能的划分合理确定岗位,最好能够形成岗位说明书。

第二步:岗位评估

对岗位价值进行评估,确定岗位在企业内的价值和市场上的价值。

第三步:设计职级体系

岗位评估可能是分散的,虽然也可以对应薪酬,但往往只能静态的对应,并没有体现职业发展与职业通道,因此第三步需要设计职级体系,来打通纵向的通道。

在打通纵向通道的时候,也必须考虑横向的设计,而横向的设计则主要来自于岗位评估的数据,来自于我们对于岗位价值的确定和市场价值。

第四步:设计薪酬体系

薪酬体系必须和外部市场对标,进行外部薪酬调查,再结合公司岗位和职级的设计,为不同的职级设定薪酬标准。

对于人力资源部部门来说,这四个步骤缺一不可,如果有缺失,则可能会出现如下的问题:

(1)如果不进行岗位设计,则职级体系将必将成为空中楼阁,没有建立的基础,其所设计的职级序列可能会与现有部门职责和岗位工作脱节。

(2)如果不进行岗位评估,则我们无法确定岗位之间价值的差异,使得职级体系设计只能一刀切,缺乏职级的适用性,尤其是不能体现出不同工作序列的差异性。如行政经理、研发经理虽然都是经理级别,但价值不可能一样。

(3)如果不进行外部薪酬调查,职级体系的设计最后与薪酬的对接将不能体现市场性和引导性,只能是现有薪酬体系的翻版。

当然,职级薪酬设计的四个步骤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可以合并进行,但其基本逻辑是这样的,违背这些逻辑,只能造成职级体系与企业的不适应。并且这种不适应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危害,如弄得人心惶惶,产生大量的不公平。

对于人力资源部部门中主导的职级体系而言,其设计往往容易存在一些问题:

(1)知识与能力要求设计不合理。由于人力资源对业务的理解有限,如果仅仅靠人力资源部设计职级体系,其确定的职级标准(如知识及能力的要求)往往是模糊的,或者是笼统概括的,并不能体现相关岗位和职级的真实的工作要求。同时,对于不同的职级序列而言,其还要有细化的任职资格要求,也即职级的标准,这些其实主要来自于岗位设计。因此,好的职级体系设计对于各序列、各子序列、各序列层级都要有不同的知识能力要求,这种要求应该是明确和合理的。

(2)评价下放后失控。对于职级水平和标准的评价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虽然有评价中心等工具去评价,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比较困难,或者成本比较高。最后的变通做法则是把权力下放到部门。部门评价出现的问题就是缺乏横向可比性。对于高级人员而言,可能倾向于公司领导评价,加大了主观性,也丧失了职级体系设计的初衷(科学性)。

(3)职级体发展无力。职级体系的设计本来体现的就是其发展性,对职业发展、职业晋升的指导性,但这种体系设计必须十分严密和针对性,并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但由于人力资源主导的职级体系往往标准模糊(见(1)),在应用时将遇到很大的困难,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不了了之,把一个动态的职级体系固化。

另外,在职级体系设计时,决不可孤立的应用职级体系,而要与上述四个步骤结合起来实施,在第一次实施的时候更是如此,并且以现有薪酬为基准,进行微调,切不可把职级体系设计的初次应用就作为薪酬调整的依据。

总之,职级体系设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且员工听到职级体系的概念也比较兴奋。但其成功的实施却并不简单,耗费的时间长、成本高,一般都需要外部顾问的参与,尤其是具有本行业技术及业务经验的顾问参与,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的顾问。企业在应用职级体系时,必须和完备的岗位设计、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对接,任何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缺失或弱化都可能使该体系难于实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