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共组织消费文化及其惯性

(2012-10-04 23:33:36)
标签:

杂谈

分类: 管理类文章

公共组织消费文化及其惯性

 

作者:王海丰

 

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和非营利机构,其中政府是最主要的非盈利组织,也有着其显著的特征。

 

非盈利组织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税收、捐赠、国家拨款等。尤其是政府其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当然,目前中国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除了税收外还有国有资产处置收益,如土地,还有国有企业盈利上缴等。

 

从公共组织良性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其收入不可能无限扩张,或者说其非盈利性,公共组织用于自身消费的资源有限。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正是由于其非积累性,以及其服务与其收入的间接关系,其又有可能扩大自身消费的份额。

 

细致来说,政府的主要支出包括维持自身运转的费用,另外就是为了公共目的的支出,如修路、社会福利等。虽无具体数据,但中国各级政府用于自身支出的费用占比还是比较高的,如有些地方政府称自己的财政为“吃饭财政”就是这个道理。

 

从中期来看,政府把有限的财政收入用于经济发展等方面服务的投入似乎更有利于地方经济增长,更有利于未来财政收入的增加。但从体制角度看,官员由于比较短的任期制,再加上其政绩和升迁往往并不取决于地方的群众,所以其没有动力为下一任积累财富,也没有动力为民众的长远福祉而降低了自身(公共组织)的短期利益。

 

我们清楚,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消费具有很强的惯性,如果你每日大鱼大肉,车接车送,很难说自动变成萝卜白菜、公交上班。因此,政府也是如此,随着这些年政府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政府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甚至于有很多的企业正是依附于政府,靠政府的消费赚钱来维持运转。

 

政府的消费文化由来已久,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所谓三公问题其实是冰山一角,其他的如各地政府争建豪华办公楼等。我们看到的是国家总是三令五申强调不要超标建楼、不要超标配车,但国家有几只眼睛?各地还不是照样来建、来配?这也是中央政府疲累的原因,其实这些事情完全可以由地方自己决定,民众不会在自己路还没有修好的情况下允许政府高消费的。

 

回到这种消费文化,如果没有强力抑制的话,只能是越来越严重,其惯性也是越来越强。在政府收入充裕的情况下,可能还看不出什么,路也修了,桥也建了,政府三公消费也增长了。

 

在政府出现资金短缺问题的时候,问题将会显现。因为任何惯性都不可能马上消失,都要缓慢改善,其过程也十分痛苦。政府如果出现资金短缺,或者说财政收入的增速下降,将对政府消费产生直接影响。但正是由于前面所谈的消费惯性的存在,政府很难改变这种惯性。可预算的约束是硬的,政府为了应对有两种方式,其一就是向下摊派,让下面的人承担这种超额成本。另外一个就是发债,或者向银行借款。因为中国政府与金融企业的特殊关系,很容易借到钱,但借的钱终究要还,这会给后来的政府管理者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正如前述任期的限制,当期政府是没有必要为后期政府考虑的。离任者政绩彪炳,却又欠一屁股债的还少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