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到秦国军队:管理思想的兴起
(2012-09-20 13:45: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管理类文章 |
孙子兵法到秦国军队:管理思想的兴起
探究管理思想的起源,似乎可以把触角探伸到无尽的历史之中,因为只要出现了社会性,或者说社会组织,甚至只是家庭,其实就出现了管理。因此,管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现代对管理思想的研究,往往在工业组织星期后,或者说研究的是工业化时代的管理。
虽然似乎可以无穷追溯,我当我们仰望中国历史的长河时,往往把孙子作为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发端,也可说是总结吧.孙子,名武,字长卿。孙子被尊称为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孙子兵法》。
在孙武的时代,就已经提出了对军队进行细分,建立官僚等级制度,以及使用锣鼓、旗帜、烽火等作为通信和联络的工具。孙武已经要求在战争之前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如“多算则胜,少算则败”。同时,组织领导与组织参谋已经形成,如“将听吾计,用之必胜……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并且在《孙子兵法》中到处都可见战略决策与实施的原则,如“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在现代组织中,这些原则完全可以应用到描述组织的竞争能力。
中外战略理论的形成于发展都是源于军队,军事上的谋划则为战略。不仅仅在《孙子兵法》中处处体现了战略意志,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
春秋战国时代的军事争霸与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极大促进了各种理论的发展。那时最大的才能乃是挥师攻城略地的战将,那时也就成了英雄辈出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规模最大的组织就是军队,掌握了军队管理技能的个人则为将,掌握军队管理技能的国家则可称霸。在这种组织管理的才能在秦国那里发挥到了极致。
在那种时期,各国的常备军队数量是很少的,并且可以进击的范围也比较有限,军事联络与补给是个很大的问题。秦军当时出色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得秦国的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秦军横扫六国,北击匈奴,南攻蛮族,一统江山,一直把触角延伸到北面的大漠和南面的岭南地区。当时秦国军队作战能力强、组织严密,通过兵马俑的阵势就可见一斑。同时秦军的数量也是惊人的,如蒙恬率领的三十万戍卫边军;保卫咸阳的卫尉军一万精兵,中尉军约两万人,都尉军十万人;南方主力是大将任嚣率领的五十万秦军。总体上有近100万军队。而那时华夏大地上的人口也不过几千万(不超过5000万)而已。
这么庞大的军队,在没有任何现代科技的古代管理起来十分困难,但仅从其出土的几万箭头完全是标准化的质地可知秦国对军工的管理已经进入标准化时代。
在二十一世纪,春秋战国,所向无敌的秦军对我们来说还有很多谜团,尤其是其综合管理能力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借助现代可以都是难于管理的。可见在孙子的春秋战国时期,管理的思想已经在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兴起,而强大的秦军则把这种管理能力带到了极致。可惜这有是昙花一现,后人只能靠猜测想想秦军强大的武功。
(Marco写于2012年3月31日)
前一篇: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的结婚选择
后一篇:不被束缚的德鲁克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