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力与组织力
(2012-09-17 11:32: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理类文章 |
人格力与组织力
人之所以称之人,最主要的是因为人是社会的,是有人格的,所以组织才会存在。而组织力主要来自于人格力,人格力是组织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一、人格
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从这个角度看,人格是有其外在表现和内在涵义的。
我们定义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从个体上看,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但人格并不一定仅仅依托于人的个体,也可以独立存在在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这也就是在特定文化、民族的环境下人格具有相似性,因此,人格也可以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
二、人格力
人格是一种品行,一种情感、一种意识,更重要的是一种行为方式。个体除了物理上的差异外,如身高、体重、灵活度等,更主要的差异是思维和意识的差异,也就是人格的差异。近年来,形成了很多人格研究的流派,如九型人格、人格色彩学等等。
在九型人格的语意下,把人格氛围九种,是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感觉型、思考型、忠诚型、活跃型、领袖型、和平型。
人格的真实性来自于基本欲望和基本的行为逻辑。具有某种人格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关键是放在什么地方,也就是人格分析的基本出发点还是人尽所用。去改变人格特征很难,因为人格本来就是长期积累沉淀的一种特质。但分析人格有助于认清自己,扬长避短,更好的发挥自己人格中的适应点,纠正和避免不适应点。
只有人格和环境向适应,或者说与行为相适应,就会表现出比较强的人格力,即人格会强化人的行为能力。人对自身个人的修炼也主要是根据环境需要、行为任务需要,发挥自己人格中有利的一面,弱化不利的一面。人们对自己人格的清晰认识与适时调整其实是人格力的一种重要表现,但人格力真正发挥作用,则还是要与环境与任务相适应。
人的特质理论其实就是要找到做某种事情成功的基本特质,从这个角度看,人格力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人格力的核心还是可以人尽其用。对于一些人,人格也是可以转变的,所以,对自身人格的持续修炼也十分重要。
三、人格与组织
人存在于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其组织性。在社会中,人必然属于某个组织,也许家庭就是一个十分稳固的基本组织形式。也就是说,人是组织的一部分,没有人也就没有组织。而人是有其人格特征的,人格又有其精神文化的一面,所以,作为社会的基本细分,组织也必然有其精神文化的特征,也即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最持久、最活泼的表现就是组织人格。
组织人格的基础就是组织成员的人格,当然,由于组织内部成员的地位不同,各自人格对组织人格影响的程度并不一样。组织的领导者往往是组织人格的最核心体现,因为他在组织中最具权威,同时他选择组织成员时也往往倾向于使用和自己类似的人。
组织人格的一致性来自于组织个体人格的特征的一致性,因此,为了打造具有一致人格的组织,企业在招聘时往往注重岗位所需人的背景、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做到组织人格的一致性,那么也就无法造就鲜明的组织人格,组织人格不鲜明就使得组织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组织成员也将不安,不清楚自己人格的发展方向。
当然,组织人格也并非一成不变,必须随着环境变化、任务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组织人格的改变是组织变革的重要基础,也是最难实现变革的部分,因此,我们开到很多组织整合和文化变革失败的案例。这种变革需要意识、行为的改变,也需要时间,必须对组织实施比较大的破坏性变革才可能实现。
四、组织力
组织其实就是因为一定的目的聚集在一起的人。这种目的也就是组织的目标,或者说组织的任务。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必须有其思想和行动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组织力。组织力不是简单的领导力,而是领导力向组织的渗透,通过组织内所有成员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达成组织目标的能力。领导力仅仅是个体的能力,而组织力是所有个体整合的能力。
组织力的基础来自于组织人格。也就是组织能力的关键就是组织是否有一致和强大的组织人格,同时要求这种组织人格符合组织目标任务的要求。才有可能体现出组织力。
当然,组织力也取决于组织的结构,组织技能、组织资源,但这些发挥作用的关键还是在于组织人格。
只有人格力推动的组织才可能具有强大的组织力。从常见的企业组织看,只有具有使命和文化的组织才可能基业长青。同时,从国家民族来看,只有自信和有强大文化的民族才能繁荣昌盛。
(Marco写于2011年8月31日)
(Marco写于2011年8月31日)
前一篇:精神病与神经病
后一篇:上海如何害死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