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管理类文章 |
读《突破拐点》二:对拐点的多学科考察
作者:马可(Marcosir@126.com)
再思考一下,企业的拐点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企业的拐点时刻存在,拐点既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跳跃式的爆发。我们不要孤立的看待企业某个拐点,而应该把拐点作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拐点就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动态调整的过程,这种调整都可以称做拐点,而调整是有累加效应的,当然这种累加不是简单相加,因为每个小拐点都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有其方向性的矢量(向量)。也就是说每个调整都有其方向性,不论是什么方向,最终将会形成拐点的积累,积累的结果不仅仅是量的积累,还有方向的积累。随这积累的增加,企业就会出现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或这突破就是企业的大拐点,大拐点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叫拐点的积累。有人喜欢把这种大拐点成为战略性变革,而我们说,战略性变革必须有其战略基础。
在二维世界里,我们可以把企业的发展看成一条曲线,表面上看来,这条曲线是平滑的,是对企业业绩的一个评判。但实际上,这条曲线并非平滑,只平滑只是其表象,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在是一种切合曲线的运动,曲线仅仅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近似(或者平均值)的体现。我认为,企业发展是不断变革之中的曲折前进,在每一点到下一点前进的过程中,都会形成一个跳跃式拐点,只不过是大跳还是小跳的问题。就象评价股票的K线图,如果你看日线,那是一个变化,如果看周线、月线、年线都是不同的趋势,而后面的趋势有是前面趋势的叠加。在这种叠家形成后,我们反而会忽略其中的关系,尤其是在年线中根本无法反映月线的变化,月线又不可能反映周线、日线的变化。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企业发展路径可能是平滑的,但在平滑的背后却有很多的不平滑,到最后企业的发展倾向于归结在散点的跳跃,而这我可以称之为小拐点。针对拐点,我们没有必要对时间进行切分,但必须关注不同拐点之间的跳跃过程,也就是说,企业要善于创造拐点,不断制造拐点,实现企业的持续改进。
不制造拐点无法获得发展,但制造的拐点也不一定会带来正向的发展,这也是拐点的矢量性决定的。其实拐点的制造过程不是一种流水化的操作,而是创造性劳动,既然是创造性劳动,制造拐点虽然有科学的成分,但也搀杂了很多主观的东西,这使得拐点并不一定可以达到制造者的目的,甚至会起反作用。
拐点的方向(矢量)性决定了拐点制造者必须关注拐点的内容和方向,有时候甚至方向要优于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内容只是一个执行层面的东西,而方向却是一个战略性的把握,如果方向错误,越好的内容越会带来恶果。而拐点叠加的过程主要是指拐点方向的叠加,为了减少拐点方向叠加带来的风险,我们希望拐点的出现是不断的,是细小的,越是大的拐点,越会带来大的风险。小拐点的持续创造其实也就是我一直强调的,企业的持续改进,不断进步的问题,只有这样的企业才可能会不断获得竞争优势。
观点的方向(矢量)性又有其固有的惰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去引导和关注拐点的制造与产生作用,不去不断纠正其方向,拐点的方向不可能按正确的方向改进,而是要向不好的方向发展。这种惰性是与组织能力有关的,而企业文化往往可以起到统领的作用。
谈拐点,我认为那是个战略问题,但又不仅仅是个战略问题。一个个拐点的形成与作用是企业的运营问题,一个个拐点的叠加形成的是企业的战略问题。关注拐点,其实就是在全面思考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