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大市综述 |
突破八:H股回归
记者 王璐
日前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今年将推动优质企业境内发行上市及境内外同时发行上市,并支持H股公司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在此背景下,业内专家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总监胡汝银博士认为,H股回归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支持H股公司回归的重要方式是完善市场制度建设。
胡汝银说,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规模太小,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大约在1万亿人民币左右,而在香港上市的H股、红筹股流通市值则在3万亿左右,前者不到后者的二分之一,这种倒挂现象在全世界是没有的。用这样的市场基础去接纳H股公司也许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有必要从推进制度建设角度着手,让市场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整治市场。
具体而言,就是使市场的产品结构合理化、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化和监管机制合理化,即减少国家对市场微观运作过程的直接控制,避免政府越俎代庖,在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或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强化对不当行为及其直接责任人的事后监管、处罚和有效威慑,强化市场不当行为者的法律责任,强化市场参与者自身在合规的前提下谨慎勤勉行事的责任。
突破九:股权激励试点
记者 何军
在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方面,监管工作会议指出要开展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试点。
中国证监会明确提出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完成后。2005年8月,中国证监会与国资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推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具体实施和考核办法,以及配套的监督制度由证券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随后,国务院转发的中国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也明确指出,上市公司要探索并规范激励机制,通过股权激励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积极性。
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实施股权激励,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记者 王璐
日前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今年将推动优质企业境内发行上市及境内外同时发行上市,并支持H股公司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在此背景下,业内专家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总监胡汝银博士认为,H股回归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支持H股公司回归的重要方式是完善市场制度建设。
胡汝银说,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规模太小,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大约在1万亿人民币左右,而在香港上市的H股、红筹股流通市值则在3万亿左右,前者不到后者的二分之一,这种倒挂现象在全世界是没有的。用这样的市场基础去接纳H股公司也许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有必要从推进制度建设角度着手,让市场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整治市场。
具体而言,就是使市场的产品结构合理化、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化和监管机制合理化,即减少国家对市场微观运作过程的直接控制,避免政府越俎代庖,在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或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强化对不当行为及其直接责任人的事后监管、处罚和有效威慑,强化市场不当行为者的法律责任,强化市场参与者自身在合规的前提下谨慎勤勉行事的责任。
突破九:股权激励试点
记者 何军
在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方面,监管工作会议指出要开展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试点。
中国证监会明确提出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完成后。2005年8月,中国证监会与国资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推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具体实施和考核办法,以及配套的监督制度由证券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随后,国务院转发的中国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也明确指出,上市公司要探索并规范激励机制,通过股权激励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积极性。
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实施股权激励,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关报道
评论员:实现资本市场的重要发展突破
在2006年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指出,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具备了实现重要发展突破的基本条件。这是在分析正处于关键转折时期的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后,得出的一个重要判断。
这个重要判断,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明确思路,使资本市场发展的势头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有识之士认为,这里所说的"重要发展突破",主要是指机制转变和结构优化。所谓"机制转换",则是说,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资本市场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股权分置就是突出的表现。"机制转换",就是要促成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新机制的形成。而所谓"结构优化",则是说,要着力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从增量上促进上市公司结构的调整和推动并购市场创新以改善存量上市公司结构),优化投资者结构(逐步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促进市场稳定发展的主导力量日益增强),以及丰富市场层次和产品结构,等等。很显然,"机制转换和结构优化",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在高度重视维护市场稳定的前提下,这个宏大的工程将体现为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即意味着"重大发展突破"的实现。
实现突破,首先要以更大的决心着力推进股改。目前,股改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一方面,改革的时间紧迫,要争取在年内基本完成股改,使 G股公司成为市场的主导板块;另一方面,要审慎地解决股改公司中更复杂、更特殊的问题。股改是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变革,我们要坚持改革的方向不变,信心不变,基本政策不变,全面推进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转换。
实现突破,还要花更大的力气优化上市公司结构、投资者结构,以及丰富市场层次和产品结构。这里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以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为例,从增量上促进上市公司结构调整,就需要加紧推出全流通运行机制下的多样化的证券发行制度,适时开展 G股公司的再融资发行以及中小企业板块和主板市场的新股发行,推动优质企业境内发行上市及境内外同时发行上市,等等。这些工作做好做实了,资本市场的重要发展突破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
实现资本市场的重要发展突破,要有历史的责任感,也要有创新的勇气、智慧和能力。要以创新实现重要发展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局的具体要求之一,也是激发资本市场活力的内在要求。现在,随着股改的推进,股改公司市值已接近总市值四成,新的市场运行机制正在形成之中;《公司法》、《证券法》修订后的正式施行,也为资本市场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质量,积极推动资本市场机制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监管创新,从而真正实现资本市场的重要发展突破。
机遇与挑战同在。实现重要发展突破,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强。
评论员:实现资本市场的重要发展突破
在2006年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指出,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具备了实现重要发展突破的基本条件。这是在分析正处于关键转折时期的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后,得出的一个重要判断。
这个重要判断,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明确思路,使资本市场发展的势头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有识之士认为,这里所说的"重要发展突破",主要是指机制转变和结构优化。所谓"机制转换",则是说,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资本市场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股权分置就是突出的表现。"机制转换",就是要促成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新机制的形成。而所谓"结构优化",则是说,要着力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从增量上促进上市公司结构的调整和推动并购市场创新以改善存量上市公司结构),优化投资者结构(逐步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促进市场稳定发展的主导力量日益增强),以及丰富市场层次和产品结构,等等。很显然,"机制转换和结构优化",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在高度重视维护市场稳定的前提下,这个宏大的工程将体现为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即意味着"重大发展突破"的实现。
实现突破,首先要以更大的决心着力推进股改。目前,股改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一方面,改革的时间紧迫,要争取在年内基本完成股改,使 G股公司成为市场的主导板块;另一方面,要审慎地解决股改公司中更复杂、更特殊的问题。股改是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变革,我们要坚持改革的方向不变,信心不变,基本政策不变,全面推进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转换。
实现突破,还要花更大的力气优化上市公司结构、投资者结构,以及丰富市场层次和产品结构。这里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以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为例,从增量上促进上市公司结构调整,就需要加紧推出全流通运行机制下的多样化的证券发行制度,适时开展 G股公司的再融资发行以及中小企业板块和主板市场的新股发行,推动优质企业境内发行上市及境内外同时发行上市,等等。这些工作做好做实了,资本市场的重要发展突破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
实现资本市场的重要发展突破,要有历史的责任感,也要有创新的勇气、智慧和能力。要以创新实现重要发展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局的具体要求之一,也是激发资本市场活力的内在要求。现在,随着股改的推进,股改公司市值已接近总市值四成,新的市场运行机制正在形成之中;《公司法》、《证券法》修订后的正式施行,也为资本市场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质量,积极推动资本市场机制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监管创新,从而真正实现资本市场的重要发展突破。
机遇与挑战同在。实现重要发展突破,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强。
前一篇:基金开始战略性做空期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