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检诊断书

(2011-02-23 23:31:36)
标签:

杂谈

分类: 股市随笔

体检诊断书

写的操作帖连续几次丢失,也许是那种模式的一种自然了断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步入老龄,健康问题日益凸现,频繁的体格检查更是生活必须。有个风吹草动,接下来也许就是一次大战役;如果一切安好,意味着全家可以有一段舒心的日子。人到中年,自己与家人的每年体检也变成必修,花钱买安心,防患于未然或消灭于萌芽。

 

投资的成绩单,短期不说明什么,但是一年左右的中周期,与大势与全社会理财人士的横向比较,也是一种“体检单”,也许,并不可以置之不理。

 

去年底没有写总结与展望,直接原因之一就是A股成绩不理想。明白的说是亏损。虽然微损远胜于大盘的下跌,但自己“牛市赚取平均收益,其他跑赢银行存款”的目标还是没有实现。而且,若不是状态好的时候眼明手快地做的那些波段,整体成绩还要差。B股和期货收益不错,沿用的都是过去大部分时间空仓,抓住主波段参与几次最熟悉品种的手法,而且得益于那二个市场都正好有明确的趋势行情,且资金占总体的比例不大,容易坚持自己的判断。

 

影响成绩最大的,就是重仓的保险和银行股。这个到目前依然十分纠结。业绩增长可持续性很明确,一些不利因素的悲观预期已经反映在历史低位的估值之中,品牌金融服务的行业背景也不错,这些是坚持的根本。动摇的原因只有一个,按美国成熟市场的金融股占比(小于15%)和当今我们庞大的金融股总市值和占比(超过30%),还不算接下来面临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必须的融资潮,已缺乏大规模炒作的基础。

 

对“体检数据的诊断”:

按趋势调节仓位做得较好;选股或股票配置比较失败;操作的随意性还是比较大。

有说法,投资要学老鹰、鳄鱼和狼。我还是个兔子。

 

以前有个感悟,就是“不可交易列表”很重要,但这个事其实一直没有很明确地做起来。或者说在趋势不利时不可高仓位贯彻得较好,所以风控比较到位,但操作个股时哪些股不能做比较模糊或不坚定,所以难以取得超额收益。这个很像日常生活中不知道怎么达到最好的生活品质,但首先得确定哪些是明确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先让自己远离。而最终,健康地活着是为了活出好的品质。

 

自我处方:

选股策略和股票结构配置管理不够完善,只有继续学习和尝试调整。

初步的办法是把纠结的金融股占比调整到30%及以下,提高不纠结的行业发展政策亲和企业竞争力俱佳的个股的比例。

关键是,还没那么多把握那么大的股呀,或者说寻找的方法、精力和能力还不够。现在让我马上说除了招行平安以外敢下大注的股,除了东方电气和茅台张裕B,其他还处于只敢小玩不敢大赌的阶段。所以,这个调整需要等待一定的契机,哈。

 

建立股票池。

除了现有的持股外几个重点行业:高端制造中的高铁、新能源汽车及电池,医药,旅游。

主要的选股原则就是行业政策稳定盈利成长前景看好,国内、最好是国际有持续竞争力。

 

感兴趣的行业:移动互联网的“云”+“端”、传媒娱乐,身边一些有钱人都通过PE或间接PE产品在加入。可这些都太热,只能做跟踪学习。

 

资源类:包括农产品和有色,主要在期货市场做,本来就是强周期品种,适合做趋势的。

 

对“直觉本能的修炼”。

我天性比较散漫自由,不喜欢过多的模式化和教条,理性和感性互半。这就要求自己把一些必须的素质转化成自己的本能性习惯。好像老巴也是这么干的,有他的一句名言为证: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哈。

 

再给自己二年时间,不能持续做到前10%,就找专家理财算了。

 

假期里帮弟弟带了几天小小孩,在教育娇惯的孩子好的东西与大家分享。突然想到,自己的瞎操作,有多少是值得与大家分享的好东西呢?为了可以有价值的分享,把自己做得更好,也许是个不错的动力。我看到石康的微博,他做了二年各种经济、资料、体能的准备,前一个多月起正式去自驾周游美国,与大家分享他花钱花时间得来的体验。而假期中大部分的亲友来访,却发现,除了亲情,真的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分享,连我儿子也这么说唉。

 

今后可以继续分享的,也许只有:

对至少超过10%或周线级别的趋势判断和自己对仓位的把握。以前写实盘操作,不论好坏,主要觉得写出来的操作多少有个监督和提醒,事实上那种只有过去在论坛上才有可能,需要水平比你好、熟悉你、并且愿意帮助你提高,这样的人世界上没有几个也很难再有,也就算了,自己当医生,哈。

“不可交易列表”因人而异,无从分享。现在最明确的仅是夕阳行业、落后产能行业、绩差公司,主营业务不突出的公司,完全不做。

“股票池”等自以为可以拿得出手了,再分享。

 

写一些生活和感悟的随笔,主要是为了那些时常还在关注和关心我的亲人或朋友。

 

对健康养生和瑜珈,我的体验也许会有些价值。但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分享。前年还有过办瑜珈养生会馆的念头,但盈利考察过不了关,不是好的投资项目,纯公益咱钱还不够。

书和音乐,是我这样的宅女终身的朋友。

新玩的项目。

这些现在大都用简短的微博替代了。

 

儿子读高中,他的时间最宝贵,现在浏览的一些信息、演讲甚至图书,是为了给他分享一些精品。每当他看后赞许地拍拍我的肩膀或掠过若有所思的神情,我就像获得了莫大的奖赏。

 

扯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