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寻路

标签:
休闲 |
分类: 百草圆 |
17日晚来不及预定门票、来不及换上“盛装”、来不及约个同伴,独自去听了一场谭盾作品音乐会“听音·寻路”,传统、时尚、远古、新奇、怪唌、冲击、迷惑、空灵,谭盾总是给你不同的感觉,是要用心去触摸的感觉,而不只是聆听旋律。
现在我相信了,奥运会不大量起用他是完全正确的,虽然他的理念和文化底蕴与老谋子十分相配,但是他不怎么适合晚会尤其是奥运会这种太盛大正统的晚会作音乐。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形式,它能够承载原始的音乐、民间的文化,却也能启迪未来的科技;
我一直在谱写一张地图,它能够探询根的坐标、追溯心灵的旅程,却也能鸟瞰时空的全貌;
我一直在追问一个问题,它能够让人反思过去、专注现在,却也能让人笃信未来。”还是作曲家自己的语言比较表达心声。
谭盾使用的乐器中一如既往地偏爱大提琴,而这次的显著特点还包括动用了非常强大的打击乐,有因为改编奥运颁奖音乐而沿用的编钟和玉罄,为了表现寻路中东方古韵的多种手鼓,其他大小军鼓、定音鼓、锣啦、钢片琴、木片琴啥的当然不会少,提琴甚至铜管乐器都大量地使用不同部位和方式的敲击,歌剧中近二十位的小提琴演奏员散落在剧院二楼侧面的回廊座中作全空间伴奏。
最牛的是,因为是和奥迪企业共同合作举办的,谭老师把四个奥迪车轮的钢件(挂在一起正好是品牌哈)和一些车间半成品作为打击乐器之一,绝对有才!更酷的,在下半场的那个多媒体歌剧《门》中重用了一台老式的机械打字机做主要叙事伴奏(巨雷!这种特别的感觉给我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和潜意识中不知哪个年代潜伏下的共鸣),还有绝的,歌剧中的重要片段直接投影并轻拨流声的是一个透明大盆中的清水!
作为指挥,他有一小半时间的膝盖是弯曲的(动作也创新);兼认演员,他的语言是饱含音乐的;哈,你可以大概想象一下他的风格了吧,另类而自我。他那种玩的境界,接近天成。
想起中国美院的吴老师(忘了叫啥了,恕罪啊!)的一个画展,他用了几年的时间创作了一种新的画风,用泼墨写意的方式作人物肖像,好灵动,好传神!难怪有人说,当接受了印象派的鲜活和生动,就再也不愿意回到学院派那古典刻板的写实中去了,美术、音乐,艺术与科技一样是在与日俱进的。但是人性进化的又足够慢,所以,只要是真正优秀作品哪怕是几个世纪以前的,照样还是在一定的时刻能够打动和感染现代的你。
找到他在《卧虎藏龙》音乐奥斯卡获奖时的感言:“我的音乐梦幻无边,我的脑子里全无国界。未来的音乐里,一定是一个大家,一个大市场,但是仍然有希奇古怪的东西。无边,就是边被打破了,古典和流行,没了界限,东西方融洽,雅和俗也不再对立。”
值得继续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