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股票 |
分类: 股市随笔 |

人家老美,即使是次级债危机基本确认,经济衰退几成定局,那他们的股市也只不过跌了百分之十几,而不但华尔借噪声震天,美欧政府也迅速出手,大力救市。而咱们呢?鼓励内需拉动消费,先把股民给大大地“消费”了一把。而且仅仅消费国内股民,我们优秀的民族企业联想最近在港股市场上做的是与国内巨额再融资截然相反的事,认为自己股价低估而连续二次大额回购本公司的股份。
差距啊!
在平安公布增发的第二天1月22日我曾经写了篇“假如平安增发被否”,其中按直觉讲到了要想稳定股市,保留住这个难能可贵的“势”的话,资金面上的开源节流必不可少。现在看开源倒是从2月初开始频频启动,新发的基金已经不下十个;而节流方面,对平安为首的巨额去向不明的再融资、国际上最高的股票交易印花税,都是迟迟没有任何明示暗示的下文。再加上紧缩型货币政策和连续加息慢慢滞后显现出来的积累效应(最近的长期国债利率已经高于6%,对红利型投资群体已经具备一定的吸引力,甚至对一级市场新股认购资金都已经构成实质性分流),这个昔日最不担心的并惧之如洪水猛兽的“流通性过剩”居然几月之内成了软肋。
大海航行靠舵手,这句过时的老话却是真理。
可我们“舵手工作室”成员之一的某位饭筒子居然还语无伦次地一面说我国股市有三大看好的基础,而一面又说中小投资者不要盲目入市、股市不是什么人都能炒的。即使成了“消费”者,中小股民的利益还是得不到保护,被轻柔地一句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