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同题作文文字之友博客交流群房子 |
分类: 人在旅途 |
响应“文字之友博客交流群”之约,和大家一起各写一篇聊房子同题作文。上世纪住的是单位公房,姓公,寄人篱下,没啥好聊的,我就唠唠“跟我姓”的房子吧。
九十年代末,家属单位盖了几幢“教师公寓”,这在当时的家乡小城,算是比较高档的住宅区了。分得一个指标,面积106
我找单位领导诉苦,请求支援。张这个穷口,我是有底气的。在此前一年,我按照领导意图写了一篇批评报道,赫然登在省报头版,得罪了被揭短的地方长官。在后来的秋后算账中,我替“主谋”挡了一箭,他们欠我人情,故没费多大劲,便得到两万元购房补贴,然后再借了亲友两万元,总算凑齐了这笔集资款。收到毛坯房之后得装修,住新房的心情又很迫切,没办法,我只好主动把自己兜里多年积藏的近两万元稿费掏出来用,这才住进了自己有产权的房子。
工资不高,要还债,孩子又在上大学,日子过得很紧。机关死工资,领导没法子帮我,后来提出把我下派到效益好的工业企业去当领导,说企业领导一年的年薪能抵在机关三年工资。我同意走这步棋。到企业任职后,果然应对还债、孩子上学及正常开支很是从容。
也许天生穷命,前面的坑刚刚填上,后面又出现一个巨大的沟塘。转眼间孩子大学毕业了,不愿回乡住我那“集资房”,要在苏州找工作、安家。苏城买房,压力山大!
不久遇上改制大潮。改制对原企业负责人来说,是一次发大财机遇。可我觉得不对劲,拒绝参与自卖自买勾当,自己当老板把工人赶出门的缺德事我坚决不做。领导几百号人的“二把手”,改制后去做私营企业老板的“店小二”,这个脸我丢不起,争取重回机关又没成功,到后来只剩“买断工龄”一条路。这条路是有公式的,加减乘除,最后给的钱不能超过一万二。我是上级党委下派的干部,不是原生企业职工,万把块钱打发我是不行的,我提出得将退休之前的基本生活费全算给我。七争八斗,最后拿到了被人称之为“全市改制中罕见的高额补偿金”。
结到这笔钱交给孩子,对他在苏州买房做首付起了作用。至少说,如果没我这笔“卖身钱”撑着,买不成那么个大套房。当时房贷有限额,首付现款也是有比例要求的。
苏州的房价蒸蒸日上,我们买房的时候是4100元一平米,十五年后,占学区房光,这里的房价涨到45000元一平米。按这个增幅算下来,我那笔“卖身钱”不知不觉赚了一百多万。虽然我们这房子是自己住的,没赚到现钞,不过有一个事实不得不承认:如果我不遭此一劫,一如既往在家乡工作岗位呆十年,干到退休时,肯定是买不起涨价十倍后的这么个房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启动早便讨巧,几十万元买到苏州一套房子,还房贷压力不大。十年后,举全家之力,又买了一个中套房,供我们老两口住。貌似已不算苏州穷人。
当然,我们在苏州买房也没赚到什么,买的房子是自己住,不是用来炒的。倒是在全国房价上涨中,老家房子也值钱了,去年回乡变卖那套“集资房”,赚了几十万。
非我有眼光刻意而为,纯属上苍眷顾,颇有“倒运汉遇上洞庭红”的节奏。
要说有趣,是我15年前搞了一个小动作。那次苏州买房,我看中一间18平米地下室(永久使用权),在一片反对声中,我执意掏7200元“买烟钱”购下置放昔年旧书报。其后空关十多年,想不到它躲在那增值,去年请房产中介评估市价,人家说,它已价值15万元。
曾有人想买我的地下室,我没肯出手。打算哪天有兴趣了,把它装修成“晓舟工作室”,挂几幅字画、放一套茶具,附庸风雅装斯文,供来苏州玩的外地文友做小聚驿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