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馆旧事

(2020-04-19 17:13:04)
标签:

市井人物

茶馆

旧事

生活写真

分类: 人在旅途

                  茶馆旧事                                                                                        

 回乡,车过四十年前走过的那条小街,我让司机开慢点,多看一眼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但见桥头的小瓦房依在,我记得,当年这里是供销社的一个茶馆。

家乡不长茶树,人们没喝茶习惯,所谓茶馆,其实是小吃店的意思。这家茶馆虽小,却是当年小街上的唯一,经营面条、酥饼、油条,四五个奔六老职工在这里做事。

收款人,杨姓,胡须花白,正襟危坐,戴一副老花镜,桌子上置一把算盘一本古书,口中念念有词,兼有旧时私塾先生和账房先生气质。谁来买吃面条,他会在票据上写下“大丏一碗”四个字。这丏字是不是面字的繁体,抑或还有其它意思,别人不懂,也没人问他。

茶馆里的师傅们更有特色,真名不详,人称骆三、六十二、二癩子,各有故事。

骆三,姓骆,排行老三,络腮胡子,做油条的,长相与梁山李逵有一拼。他是西团镇上的人,相中当地一个叫“猫子”的漂亮村姑,请人说媒成功,与骆家二儿子订了亲。过了半年,这门亲事黄了。坊间传闻,分手时骆三骂“猫子”见异思迁,对方反击说,你的油条做得又大又棒,可你回家看看,你儿子的“油条”还没发酵呢,能怪我吗?人们这才知道,骆三之子比“猫子”小两岁,长得瘦小,尚未发育健全。

六十二姓郑,小个子,做油饼酥饼的师傅,公鸡嗓子,说话有气无力。有一次去求供销社主任批条子买香烟,因数量少,他竟一反常态大声怒吼,指着主任鼻子唤乳名,骂他“掌了权麻得起了酥”。平时软绵,硬起来也挺吓人,于是有人便给他取了个诨名六十二。六十二是当地土著对阳物的别称。同龄人见了他直呼“六十二”,我们小辈不敢跟他明开玩笑,半真半假称其“陆师傅”,他也答应。

二癩子,姓许,刀削脸,小分头,干杂活的邋遢人。某雨天,店里只有他一人在班。当地才子稼禾来吃面,正在剖鱼抠肠的二癩子甩了甩血淋淋的手,捧了一撮煤炭扔进灶膛,接着抓起一把面条下锅。开锅了,面条捞起,热气升腾,呛得二癩子鼻涕涌出,他顺手一抹便去端面碗。面条上桌,才子起身告辞。

怎么不吃啦?“够了!”才子回道。二癩子不解:“你一口没吃,怎就够了呢?”才子边走边说:“见了你这三手,安能不够啊。”二癩子追到门外问,说清楚嘛,我哪三手?才子回头告诉他:血手、黑手、鼻涕手。


                                                                                                 茶馆旧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宝宝书
后一篇:感知喝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